首页 > 都市言情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64章 大明初期的党争

第64章 大明初期的党争(1/2)

目录

第64章大明初期的党争

一个上午朱云峰都忙得团团转。

在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和镇农业办主任的带领下,他看去了镇种子站,也视察了镇里一些荒废的土地,又了解了一些目前镇子里的农业从事人口情况。

他把这些资料都整理起来,由于公司还没有组建,这些本来应该

到中午的时候他给季赫打了电话,问问县里的人事部门组建的怎么样了。

结果一问才知道,邹婷是真t牛逼。

短短两天时间不到,她在县里居然硬生生找了三个高学历的相关人才,一个985,一个211,都是本科,最后一个是被她高薪挖过来的985硕士。

不过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小县城人才确实比较少,但工资也非常低,只要敢开高薪,自然就可能吸引人才的加入。

只是从大城市招人就比较难,大城市跟小县城比的可不是工资高低,而是相关配套设施。

出众的教育、医疗资源,更便捷的交通工具,以及更广阔的天地。

按照邹婷做的薪资规格。

朱云峰的公司薪资要比县城里的同级别公司肯定高不少,但面对大城市的话基本就没太大优势。

再加上相关配套设施不如大城市,想迅速把人才聚齐起来没那么容易。

但即便如此也已经不错了。

有了这三个人帮助,邹婷先组建人力资源部,加上县里承诺会帮忙搜罗技术人才,差不多等到相关的公司规章制度建立起来之后,就能正式开始运作。

朱云峰随即拉微信建了个三人工作小群,询问了一下进度。

邹婷在群里说了一下现在的情况,她目前打算制定一下公司制度,并且咨询公司财务管理。

会计和出纳是必须要招的,而且这两个人往往都是公司老板的亲信,因此邹婷没有擅自做主,等朱云峰做决定。

朱云峰知道这两个岗位非常重要,便告知邹婷和季赫,由他亲自招聘。

他没有任人唯亲的打算,朱家有亲戚,爷爷就只有老爸一个儿子,但老妈那边却有六姐妹,表兄弟姐妹很多,却都不适合干管账这一行。

何况一旦公司这种亲戚关系户多了,对公司的发展也不利,因此在跟邹婷交流完后,他就去了直聘、同城之类的网站发布招聘信息,搜罗这方面的人才。

目前人力资源部门已经初步建立,下一步是开始租场地。

之后再把技术部门和生产部门建立起来,再找个会计和出纳,公司基本上就有个雏形了。

至于养殖部门、后勤部门、饲料加工部门、市场调研部门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管理部门的建立顺序可以稍微延后一点。

按照邹婷的估计,她会在半个月内把县里的办事处搞定,将整个组织框架搭建起来,等县里的办事处能正常运转后,会马上来镇里协助朱云峰。

对此朱云峰也没说什么,只是告诉她希望能加快进度,明年春天之前,必须租到五千亩地,开始进行第一批耕作作业。

到明年下半年的时候,养殖场要办起来,只有养猪羊牛鸡鸭鹅等牲畜,他们公司才有进项。

邹婷知道轻重,便应了一声会尽力。

于是。

接下来的数日,县里的办事处已经走上正轨,季赫也回来帮朱云峰,两个人一起收集资料,跑了全镇各地。

在这方面季赫出了大力。

因为他之前在扶贫办干过,各个村子什么情况了如指掌,迅速帮朱云峰弄清楚了全镇情况。

经过周密计算,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第一季的投入将达到大概三千多万,包括租地、雇佣农户、公司员工薪水、化肥种子农药、盖养殖场厂房等等。

朱云峰总共也就不到五千万,第一季投入就那么大,并且产出遥遥无期,只能说搞农业确实是个投入大回报慢且利润小的行业。

难怪我国农业发展从古代的南方到现代转移去了北方,没有广袤的平原区,确实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

十二月中旬,距离2025年新年只有一个半月时间了,朱家坪下起了小雪。

簌簌的雪纷飞,将山林染成白色。

村子里依旧孤寂,有的时候站在屋外,可能几个小时都不一定看得到人。

一辆崭新的迈巴赫轿车从远处村道驶来,在两侧山林茂密,竹林影映中缓缓开到了朱云峰家外,左转弯再上坡,停在了朱云峰家院子里。

朱云峰从车上下来,原来那台迈巴赫还回去了,这台车就是他今天去市里开回来的,车上又大包小包买了各种礼物。

今天是朱标来现代学习,听到汽车的声音,朱标和朱棣探头下去看,看到朱云峰回来,就给他开门。

朱棣见季赫不在,问道:“赤赤呢”

“在

朱云峰摇摇头道:“这段时间要下雪了,我怕年底大雪封山,先多囤积点物资。”

他们尚峰山并不只是一座山那么简单,而是一个丘陵群,最高处的光明山那边海拔为659米,尚峰山位于光明山北面6公里处,海拔也有400多米。

所以每年年底山下的蓝沙镇经常是一点雪都看不到,山顶上却是一片白,连山道都被积雪覆盖,加上险要的道路,甚至还有70度以上的斜坡,普通车辆根本上不来,常会封山一段时间。

“如果封山的话,那东西怎么办”

朱标皱起眉头。

“早就搞定了,今天下午就会有货车送货进山,我买了五千公斤种子,五千公斤化肥,一千斤农药和一百个农药喷雾器。”

朱云峰从车里把大包小包的东西拿出来扔给朱棣,边拿边道:“虽然不是很多,但初期做试验田肯定没问题,够你们那边种个五六千亩绰绰有余了。”

“那就好。”

朱标点点头。

“别高兴得太早,晚上帮忙搬东西。”

朱云峰关上车门,面露难色道:“10多吨的东西,够咱们喝一壶的了。”

之前还预计五千公斤就差不多了。

可后来发现,由于明朝的育秧、插秧技术不成熟,也不像现代这样已经有了科学的农业管理,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就比现代多得多。

肥料倒是可以少放点,但种子却不能少,基本上现代可能一亩地5斤种子,到古代就得放8-10斤。

因此这么一算,他们几个人就得搬10多吨的东西。

以每次搬50斤来算,得来回搬400多趟,算上季赫的话,四个人每人要搬5000多斤,都从屋外院子到地窖来回跑100多趟。

而自动传送带需要等以后把周围土地全给平掉,修一座大仓库才能做到,因而目前搬运只能靠人工。

可以说,现在笑嘻嘻,晚上哭唧唧。

不过朱标和朱棣倒是面色如常,相比于现代人习惯了生活更方便,古人的操劳程度比现代人强了十倍不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