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初见徐光启(1/2)
次日周宁没有出城,而是让刘铁代他去工地巡视了一遍,因为御马监的急递送到了衙门,三位监军一大早就来给他贺喜。
急递里有他的升迁文书和客印月的私信,以及魏忠贤捎来的一袋土豆。
其实升官并没给他带来多少惊喜,从九品和九品并无本质区别,都属于不入流的级别,反倒是私信和土豆令他倍感兴奋。
返回小院后他先带着姐妹俩一起将发芽的土豆切成三到四块,每一块都保留一株嫩芽,再裹上草木灰,然后又找来一把锄头,将土豆块直接种在院子内外的空地里。
所幸魏忠贤寄来的土豆不多,忙到中午就种完了。
种土豆当然不只是为了吃,更是为了将这种高产作物推广到民间。
不要以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仅凭客、魏二人给皇帝洗脑是不够的,还得做通官僚集团的思想工作。
此前刑慎言就说过土豆乃是番邦贡品,既然是贡品就牵涉到礼制问题,皇宫大内享用的东西怎能随意散布到民间,皇家的尊严何在?
这不是在开玩笑,儒家最讲究尊卑贵贱,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若不能说服官僚集团予以配合,再好的政策也没法在全国范围内施行。
清朝的雍正皇帝为了推广一种高产稻谷的种植,硬是给各省督抚下了十几道旨意,就这样还花了足足五年时间才让地方上的乡绅逐渐接受。
皇帝要办成点事儿尚且如此困难,一个不入流的小吏又岂敢与整个体制较劲儿?
如今朝中最大的一股势力是东林党,他们不仅把持着朝政,还掌控着政治正确的话语权,只要能做通这帮清流的思想工作,在各地推广土豆种植就会省去许多麻烦。
周宁的计划是自己先种些样品出来,证明土豆在辽东地区可以大规模种植,并且能以此来解决辽东的部分粮食问题,再通过孙承宗去说服东林党的朝中重臣主动推进此事。
土豆的生长周期只需要三个多月,等阉党上台起码要三年,问题是大明朝还等得起几个三年?
给老百姓一口饭吃,尽量稳住即将要造反的流民,比剿灭建奴更加急迫。
下午,衙门里又传来了好消息:虔诚的天主教徒,伟大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农业专家,优秀的兵器装备工程师、土建技术人才,兵部新任职方司主事,徐光启老同志到了。
周宁作为其下属,在收到衙役的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去迎接。
只见冷冷清清的大堂内,一个干瘦的老头儿端坐在正位上,他身着一件粗布青衣,头上戴着一顶不起眼的方巾,像极了穷酸的教书先生。
老头儿的模样长得其貌不扬,额头的皱纹略深,须眉半黑半白,眼角有点耷拉,但目光却有几分矍铄,显得精力旺盛。
既然敢坐正位,肯定就是徐光启本人无疑,因而周宁跨进门槛便恭恭敬敬的执礼道:“卑职周宁,现任詹事府录事,借调兵部办差,专职督建堡垒以及巡阅卫所工事。”
徐老头儿貌似不太在意繁文缛节,起身道:“走吧,我们去后堂说话。”
“是,大人。”
两人来到后堂的茶桌旁落坐,周宁翻起茶杯斟茶,徐光启一句客套话都没有,直接开门见山道:“老夫在山海关已与鹿大人谈过一次了,他说是你提议修建棱堡,原先的施工图纸也是你负责修改的。”
“是的,卑职只做了些许修改,徐大人是否现在就要过目。”
“拿给老夫看看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