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杨帆回京(2/2)
“到京城之后要露出来,你的闺蜜要是看到了,肯定会跑到咱们店里也买。这批货物里面就有,但是不如你这个好看。这是这批货物的钥匙,你收好。”王宪本来是想把手表做成捆绑式的销售,两只手表算一对,可是转念一想,这可是大明,虽然名义上是一夫一妻,可是还有妾室,皇家还有正妃、侧妃,皇后,贵妃等等。他们才是消费的主力。
王宪这次也算是大出血了,为了推销,给景泰帝的金表当中又搭配赠送了两块彩钻表。
可后来这两块女式钻表在宫中掀起了滔天巨浪,号称是明朝版的“两桃杀三士”。
这次因为这两块怀表的原因,可以直接动用官府的力量来进行护送,除了张伯敬一家之外,还会从兖州卫调用500名卫所士兵。也就方便了王宪能够大规模往京城中运送其它货物,如今自己没有时间回京,就只能大规模的运送回去,也解决了各种货物凭空出现的疑问。
“怎么这么多钥匙?”杨帆看着手里这一长串钥匙。她没有看到两把一样的钥匙,也就意味着这每一把钥匙都对应的是一把锁。
“这次押送回京的物资比较多,只有你才值得我信任,会有五百卫所士兵协助押送,有50万银元,三车酒、一车怀表、一车茶叶、一车镜子饰品。这可是我的全部家当,都交给你了,你要是丢了,我可就没钱养你了。”王宪把这次需要运输的东西的明细告诉了杨帆。
杨帆惊讶的捂住嘴巴,别人不知道这些东西值多少钱,她在银行和米行待过。这些东西的价值怕是户部库里的钱都买不下那一车怀表。因为她知道,王宪家现在所有的箱子都是一样的,那么一箱可以装100套金表,就是价值一百万银元,一马车可以装十箱,按照金2银3铜5的比例,一马车怀表最少就是425万银元,再加上新款的女式手表,我的天那。
王宪之所以要一次性运送这么多入京,就是怕在也先那里耽误时间。再加上京城银行里存的银元,足够好几年的消耗。
为了防止银币外流严重,上个月他还攒动金濂给朝廷上书,如果有外国使臣或者番商来大明做生意,必须要用1.5倍的银两换银币,这样朝廷还能额外赚到6成的手续费,还找到了一个理由,番邦用上囯精美的东西,就必须要多花钱。
原本还有人觉得这样不符合礼仪之邦的传统,直接被礼部尚书胡滢给怼了回去:“那我跟户部说一下,以后你们的俸禄还是照着前例,每月发七成大明宝钞,二成米粮,一成苏木。我立刻写信让金尚书撤回这个折子!”
此时另一位户部尚书、内阁首辅陈循站出来说道:“陛下,金尚书的折子是户部上下斟酌过的,原本的数额是定在两倍,考虑到吾皇的恩典,所以降至1.5倍。咱们所铸造的钱太过精美,不仅民众喜欢,番邦的人更喜欢,朝廷之前有禁止私自用金银兑换银元,实则保障了大明的安定。景泰四年十二月福建布政司报,有民间人叶某私自兑换大量金银,地方府衙顺腾摸瓜,发现其打算用私自开采的金银兑换银元后购买粮草武器造反,经查此人为叶宗留的后人。民间所产金银没有合法途径变成银元,那么他们只能安分守法的到官方缴纳矿税由户部进行兑换,实则是既能收上税费,又能安定地方,一举两得,用在外族番邦也是如此。”
景泰帝其实比这些人算的都清楚,锦衣卫给自己的折子说的清楚,这样每年宫中最少会多出十万银元的收入来。之前朝廷没银子,给官员们发大明宝钞,自己想花点钱只能从小金库里偷偷的花,但凡有点大的花销,就会被户部甚至内阁给驳回来。自从减少大明宝钞之后,官员们虽然没涨薪,但是实际能用的钱就多了,粮食也足够家里人吃,户部对于自己花钱的事情,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台下的这些一个个别看都道貌岸然,其实都怕损失自己的利益。他又看向于谦。
于少保此时根本没有打算参与到其中的意思,因为啥?因为今年家里真的能吃肉了。平时他以清廉自居,可是如今发下来的俸禄可是实打实的能买到东西,而不是原来那擦屁股都能蹭一屁股墨的纸。另一个原因,他最近在与杨能一起整合京十营,但凡是报在户部上的装备器械粮饷费用,户部直接大笔一挥直接就给批了!他可记得当年兵临北京城下,自己拎着刀子去找户部要钱,都只要下预算的三分之一来。如今户部真的有钱,再也不抠抠搜搜的。反正是要番邦的商人的钱,商人就应该多纳税,多交钱。
几个御史见完全没有人配合,也只好退下来。高谷在边上冷眼旁观,心说你们这几个小子趁着杨善离京就以都察院的名义乱搞,这是想换门头攀高枝儿啊。
不仅是高谷这么想的,就是皇帝陛下也是这么想的。这几个人确实是太放肆了,自己好不容易有点零花钱,你们还这么跳。
“关于赈灾,山东河南江苏三省都什么情况了?”景泰帝岔开话题。
陈循上来回答道:“陛下,原本粮食缺口有60万石,平江伯和江侍郎用了点不太好的手段,凑足了够灾民吃的粮食,随后请罪的折子会将事情的缘由道来,好在是三省受灾如此严重,却没有发生饿死人的情况,这是千百年来第一遭。真是天佑我大明。”
“哦?不光彩的手段?他带兵抢别人家粮食了?”景泰帝笑了,这个陈豫真是个忠心的人,为了赈灾连这种办法都干出来了。“不管他什么罪,只要是灾民没有出事儿,那就罚他俩一年俸禄,捐给灾民。”
“陛下,这个还是等他俩的请罪折子到了再行惩处吧。”陈循实在是没办法说出口,不过他也明白,几十万的灾民,一个弄不好就是民变,真不知道他俩怎么能想出这么个主意来,居然硬是把六十万石的粮食缺口补上,还居然有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