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夺魁(二)(1/2)
随着琴声的再次响起,原来是一首古曲----《关山月》。
古朴苍茫的琴音萦绕在楼内外每个听客的耳边,这次的琴音与之前那首幽怨别离的曲调不同,此次曲情初听时苍茫而又豪迈,引领听客们好似乎到了苍茫辽阔的北方大地,忽然琴声转为刚健而严峻,使人觉得自己如同将士们一样,正在征战沙场,与敌拼杀,正到了关键时刻,琴声转为低沉,如同大军败北、将军折戟,让人皆不禁心弦涌现一丝悲伤。
每个乐句都有上下呼应的两个乐节,前三个乐句均落于徵音——泛音,后三个乐句均落于宫音——实音,前面的五个乐句可反复,最后以开始乐句的变化再现而结束。
曲虽短小,但音韵刚健而质朴,气魄宏大,抒壮士之情怀,真挚感人,循环弹奏之后,乐曲终止了。但那结尾句的“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有”的余韵,仍良久地扣人心弦,回味无穷。
现场有南渡而来的客人听了不禁悲从中来,此曲正映了如今君王死社稷,臣民半死生的光景。
三楼的《关山月》弹完了,但是并未像第一首曲子那样,引起听客们热烈的反映,归根结底是在场的读书人们,或多或少还有几分家国情怀。
孙稷侠也正因此对卞玉京转了心态,刚开始以为此女子只是个风月场所的女子,料想全身应是充满了风尘气息。
但听完这首曲子,孙稷侠不禁对卞玉京改变了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就凭她能在这种场合还弹奏《关山月》,想必也是一个心系家国的女子,在秦淮河这种风花雪月之地,还有家国情怀,确实难能可贵了,已经胜过了不少男子,就比如在二楼的那些权贵们。
不管是朱朝贵、赵瑞、王德文等官宦子弟的父祖长辈,还是南京诸部司的这些官员们,都是在甲申国难(指崇祯殉国,北京沦陷)之前,或镇守、或被贬谪、或被闲置于南京留都朝廷的勋贵、官员。
他们对于北京朝廷来说,根本没有什么感情和归属感。
在甲申国难之后,南京建立了弘光朝廷,一下子从陪都变成了首都,这些官员们,顿时成了中央朝廷大员,身份地位也变得举足轻重,从他们内心来说,甚至对北京沦陷、崇祯殉国一事乐见其成,他们这些人其实是甲申国难的受益者,所以他们能有什么感时伤怀的?甚至对楼下那些酸生腐儒们的表现很是不屑。
朱朝贵大声嚷嚷道:“行了行了,都是爷花钱,你们闹个什么,啊哇哇叫个不听,爷现在腻歪了,赶紧进入下一个环节吧”。
听了朱朝贵的嚷嚷,楼下的众人们纷纷回过神来,朱皇帝都纵情声色,不知国仇家恨,他们玩一下又如何?楼里遂恢复原先的热闹气氛,众人都等着抢绣球哩。
于是“胜楚楼”的伙计们,开始了忙活最后一个抢绣球的环节了,规则很简单,就是由卞玉京在三楼抛出绣球,然后众人可以用任何方式夺取绣球,以半柱香为限。
小厮将一个香炉摆在了一个显眼的高台处,然后点燃了其中的一柱细香,接着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下,三楼的卞玉京终于出现在了众人视野中,现场顿时变得骚动起来。
卞玉京身着一袭鹅黄色的襦裙,头上戴着一枝金爵钗,腰间佩有翠琅玕,面如芙蓉眉如柳,正道是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偏偏气质清冷,让人心中生起一种我见犹怜之感。
宾客们一个个看得眼睛都直了,坐在二楼的忻城伯之子赵瑞更是看得呆住了,连桌上的茶杯被碰掉了都没察觉,竟是湿了身,急得身边的仆从小厮赶忙将少爷身上擦拭干净。
站在三楼的卞玉京看着楼下这帮人的反应,心中一阵反感,便将绣球交给侍奉在侧的丫鬟,让她来抛,自己则转身又进了房内。
殊不知站在二楼的老鸹头急的一阵跺脚,这丫头可别在这时候给我使性子呀,她急忙用眼神暗示拿着绣球的丫鬟,丫鬟看到眼神示意后,马上将手中的绣球抛向了上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