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起义失败(1/2)
“为百姓着想的人,百姓也会把这个人放在心上啊……”不少时空,一些官员都默默地念着这句话。
都说百姓不过是一介草民,命比草贱,朝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朝廷和皇帝所需要维护的对象,也从来不应该是这些还不如草的百姓,而是那些地方大族、勋贵豪强、文武官员等等。
宋朝的官员更是清楚这一点,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与士大夫治天下”一样,大宋的天下,是皇帝和士大夫一起经营维护的,需要保障的也是士大夫们得到利益——皇帝的利益不用说,当然也要保护。
与士大夫治天下,而不是与百姓治天下!
百姓,当然也不能说完全不管,但是他们的利益根本不重要,也从来不重要!
朝廷的基石,是士大夫,是这些能够治国理政的人,而不是那些庸庸碌碌朝廷说什么就什么大的百姓——皇帝要重视的,也应该是士大夫,而非百姓。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然也要照顾百姓,毕竟治理天下,也是要为民着想的,士大夫们也都有着一颗为民着想——至少是名义上——的心。
可是实际上……
他们这样一些真的想要做一些以百姓为重的事情的官员,虽然不至于说在朝堂上直接变成了异类,但也显然不是能够和整个士大夫群体处于同一立场的。
而他们也清楚,士大夫们认为应该重视士大夫而非百姓,也有着切实的理由:士大夫,是真的能够安邦治国、帮助朝廷治理天下、维护朝廷运转的存在,也能够在地方上通过自身影响力加强朝廷的统治。
但是百姓们呢?他们能干什么?
事实上,这个问题,他们也一直都在问自己——我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心中的公义想要站在百姓的立场上,然后呢?
虽然也并不真的图什么回报,可这个问题,确实是他们总会想到的。
现在,他们得到了一个答案——百姓们会记得这个人,会把这个人放在心上,会愿意为了这个人做事,甚至赴汤蹈火。
或许,这个记忆不会太久,也或许,他们会很容易被其他别有用心之人煽动,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确确实实会记得、会在乎这些把自己放在心上的人。
陈硕真不就如此?
一介女子,看起来后来还成为了起义的领袖——女子作为领袖,而不是正常状态下的男子领袖,其中必然有各种因素叠加。
但想来,她在这个时候,愿意帮助百姓,把百姓放在心上,也一定是她能够成为领袖的一个原因。
【说干就干,于是,陈硕真选择借用道教和当时正在逐渐往南方渗透的摩尼教来发展信众,组织力量,从而为日后的起义奠定基础。】
【这个做法非常有效,一来她本来就因为之前的壮举有了些声望;二来,这种宗教法术之类的方式,总还是能够被百姓接受。】
【而就在准备过程中,又有人向官府告密,说陈硕真这个人图谋不轨,于是,唐朝官府开始四处搜寻陈硕真,抓住了她,并打算将此事上报——这个时候,当地百姓和信众们再度集合到了一起,通过筹措资金,打通了官府的关节,成功让陈硕真无罪释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