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 第495章 被夏国单方面叫停了!

第495章 被夏国单方面叫停了!(1/2)

目录

第495章被夏国单方面叫停了!

李暮虽然和茅以身接触得不多。

但这个年代的专家和教授,讲究的就是一个实事求是。

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要是高家林真没本事,就算看在他的面子上把人留下,也不可能这么夸奖。

“李顾问说得不错,等研究完成,不仅是学校,我也会跟国科院那边给你要奖励。”茅以身道。

高家林想要开口拒绝。

他之所以愿意参与到研究当中,除了能有17块5的每月补助外。

更多的是因为可以在铁道技术研究所学习的很多东西。

李暮抬了抬手,道:

“这是你应得的,不要推辞。否则你不要,大家怎么要。你说是不是”

这话将高家林想要推辞的话又堵了回去。

旋即,也不等他反应过来。

李暮从手边抽出一张稿纸,“唰唰”地写了一个卫星导航方面的课题丢给他。

拿到之后。

高家林的心神立刻就被吸引了过去。

就连茅以身都没忍住好奇地看了一眼。

不过在看到上面设计的复杂的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数学、物理学等等学科内容的时候。

他便十分识趣地收回了目光。

……

随后,在闲聊了一会儿后,茅以身便起身准备告辞。

不过高家林却没有跟着离去,而是留了下来,明显是有一些问题想问。

待送走茅以身后。

李暮回过头,道:

“看了之后觉得怎样”

“很复杂,不过它绝对是一项伟大的发明!”高家林掷地有声道。

利用卫星导航的设想,在57年老大哥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思普特尼克1号”的时候便被提出。

可至今为止,也没有人能够实现真正的卫星导航。

李暮笑道:

“伟大谈不上,至少现在是这样。”

“卫星导航一旦拿出来,势必会走向军用。”

“但我认为,它最大的作用其实还是民用。”

他说完后。

高家林微微愣了愣,道:“民用”

“没错,军事上无非是精准制导、部队定位、侦察与监视这些。但民用可就很宽泛了……”李暮一一列举。

卫星导航在后世,广泛地应用在交通运输、科学研究、农业和测绘等领域。

单就作用来看,民用肯定是大于军用的。

高家林听完后,沉思许久,道:

“您难道是想让我往这方面研究吗”

“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试一试。当然,我充分尊重你的意愿。要是你打算研究其他的也成。”李暮笑道。

在经过铁道技术研究所的历练之后。

对方算是初步获得了他的认可。

那么一些研究,完全可以放手交给对方去做。

高家林忙道:

“我当然愿意,只是我现在有些纠结,如果研究卫星导航,不知道能不能再有精力去研究卫星。”

他是知道国家现在的情况的。

别说卫星导航了,卫星都没有一个。

如果非要选,肯定要先选后者。

“卫星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们应该在3到4年内,就能搞出来。”李暮笑着道。

高家林眼睛一亮,道:

“难道李顾问您现在在研究卫星”

三四年就把卫星搞出来,除了这个,没有其他的可能。

“嗯,我现在是卫星研究团队的顾问,你要是想去的话,我可以把你引荐过去。”李暮颔首道。

高家林:“我想去!”

……

时间一晃,3天过去。

虽说放假受到了一定限制。

但实际上李暮还是能够偷偷研究。

再加上有高家林这个天天上门的学生,还有后续闻讯而来的孙加栋。

即便关建民一直颇有微词。

也不影响他们每天一谈就谈一整个下午。

……

在结束假期的当天。

李暮便找到郭默,准备去研究基地看一看。

在一队警卫的护送下。

他们先是朝着郊外开了4个小时左右的车。

又在山里走了6个小时左右,才来到一处山坳处。

望着掩盖在丛林间的建筑,李暮十分满意。

走到大门。

刚刚到地方。

他就看到了站在门口的一个熟人。

李暮道:

“马大哥,您这么快就来基地了,怎么不多陪陪孩子”

这人正是马军。

“已经安排妥当了,街道办的同志们会帮忙照顾,还是基地的安保工作要紧。”马军道。

说完,他便让警卫打开大门,将李暮迎了进去。

进入其中后。

里面的视野开阔起来。

马军一边走,一边道:

“基地的领导们不知道您什么时候来,所以就让我在这里等着,他们现在应该还在工厂区抓建设,我带您先逛逛怎么样”

“可以啊,我正想看一看呢。”李暮笑道。

一旁的郭默自然也没有意见,含笑点了点头。

……

随后,在马军的带领下,李暮开始参观研究基地。

办公区、实验区、生活区、仓储区等等,都建设得十分不错,与周围的大山融为一体,十分隐蔽。

逛了大概15分钟。

得到消息的研究基地领导就匆匆赶了过来,道:

“哈哈,李顾问,好久不见了啊!”

“唐院长,柳团长”李暮闻声回头,发现竟又是2个熟人。

他惊奇道:

“你们怎么来研究基地了”

前者是航空院的院长唐燕捷。

后者则是他曾经研发山地自行车和军用摩托车时打过交道的柳卫国。

“哈哈,没办法,这新研究基地建成,把我们航空院的骨干都调走了一大半,不来就只能当光杆司令了。”唐燕捷自我调侃道。

这话未免有些夸张。

但航空院被抽调走一大批人,也是无可事实。

现在那边被抽走人后,就只能继续一些难度不高的研究。

李暮道:

“上面把人调到这里来了”

“在年后就调来了,威龙-1战斗机、玄武-1主战重坦、潜射d弹、卫星……”唐燕捷道。

为了尽快地研制出新的武器,上面这回可谓是下足了决心。

毕竟民众不知道。

上面却是十分清楚,这次对帝只能说是险胜。

稍不注意,就容易被拖入战争的漩涡。

这绝不是现在的夏国想看到的。

李暮惊奇道:“这是都来了”

“集中研究,更有利于你时间的安排嘛。当然,大部分是和核心成员。”唐燕捷笑道。

把一架战斗机或者一辆坦克的整个研制团队都放在研究基地,也不现实。

毕竟要隐蔽,人数就不能太多。

2000多人,大概就是极限了。

再多,哪怕周围分布着数倍于他们的警卫战士拱卫,也未必不会出现问题。

李暮点了点头,满意道:

“是很不错,这下我就能节省很多赶路的功夫,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了!”

“时间更多了不假,不过管理也更严了!”唐燕捷意味深长道。

他一看就知道李暮打得什么主意。

但这点上面早就考虑到了。

否则也不会将他派过来当这个基地的领导。

……

简单地寒暄片刻。

李暮也没有和唐燕捷多聊,很快便去找到正在测试机测试着核心机的黄之前等人。

在完成了核心机之后。

他们陆续完成核心机各部件结构强度、振动特性和耐久性等等试验,进一步证明了核心机的完善程度。

接下来,就是将核心机与发动机的其他部分机场,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最终安装到飞机上进行飞行试验。

说得简单。

但要经历的步骤却相当繁琐。

比如核心机与低压系统的集成,就是要去验证双转子涡扇发动机是否形成完成,并确保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之间的启动和机械匹配。

还有控制系统集成。

要将电子系统与发动机集成,从而实现燃油供给、压气机导叶角度和涡轮工况的精确控制。

只有到在飞行试验平台上完成试飞,才算是取得了突破性的战果。

李暮一边听着黄之前等人的讨论,一边估算着进度。

就目前来看,威龙-1战斗机的研制速度还是相当快的。

如果顺利的话,说不定用不了10年,就能提前将这跨时代的战斗机拿出来拷打帝和老大哥。

……

在黄之前这边待了半个小时左右。

见到没有太大的问题。

李暮紧接着又前往玄武-1主战重坦的研制区域。

有wz-111的总设计师杨英带头,再加上张克茂、王泽荣这俩后世的大佬打辅助。

问题也不大,靠他们自己就能解决。

接着他又去黄伟旅负责的潜射d弹研制组。

到这里就有一些刺手的问题了。

在上次之后,黄伟旅等人对于d弹小型化、水下发射技术和制导与导航技术等,都做了深入研究。

不过想要在潜艇有限的空间内,将d弹做得体积小、重量穷,同时还保持祖国的射程和威力可不容易。

黄伟旅道:

“我们现在已经在致力于研发以双基改性推进剂为基础的高性能固体燃料,用以提高燃料的密度。”

“不过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

“所以还是想在材料上入手,尽量研制出耐高温、耐腐蚀的高强度材料。”

他说完后。

李暮微微颔首。

这个方向倒是没有跑偏。

众人也还没有笨到在有方案的情况下,还摸不着头绪。

关键的问题是怎样解决材料的问题。

“材料上我看我们可以往陶瓷复合材料和碳-碳复合材料上去研究,它们在高温和极端环境下的表现理论上应该比较出色。”李暮飞快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