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社畜逆袭:从小米开始反卷互联 > 第613章 同样是抄,为何不同?

第613章 同样是抄,为何不同?(2/2)

目录

“但自从彼岸出现,同样的战术,却失效了。”

投影仪亮起,上面是彼岸和藤迅的竞品业务线数据对比图。

“触目惊心,触目惊心啊各位,我们一个个曾经引以为傲的业务,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可为什么——”

小马哥敲了敲白板,那行“抄和抄,有何不同?”的字迹微微颤动,

“彼岸总能成为那个巨人?

微信、微信支付、云计算、尤其是手游,我们跟随、我们模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会议室落针可闻。

小马哥摘下了眼镜,

“过去我们给模仿披上各种外衣——'借鉴'、'微创新'、'本土化改进'……

但今天,我们必须要直面本质:为什么同样的'抄',彼岸能抄出颠覆性创新?”

这是我们需要总结的现象!

在座诸位都是公司的精锐,你们每个人都负责公司最为核心的产品业务,接下来畅所欲言,讨论彼岸的成功之道到底是什么.”

窗外,夕阳西沉,将会议室染成金色。

三小时的深度剖析后,白板上已布满密密麻麻的结论。

产品总监们用不同颜色的马克笔勾勒出两条泾渭分明的路径:

【藤迅模式】

「我们的“抄”更像是一场精密的商业手术——它精准地解剖市场热门产品,快速移植成功基因,再通过微创手术般的优化实现商业变现。

这套打法有着清晰的商业逻辑:功能优化提升用户体验,流量优势巩固市场地位,最终完成对现有商业模式的精细化运营。

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腾讯擅长在竞品基础上进行“局部整形”:或是界面设计的微调,或是功能模块的叠加,亦或是运营策略的优化。

这种改良虽然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却像在别人的地基上装修,始终未能突破技术底层和商业模式的桎梏。

本质上,这是一套商业利益的即时兑现机制,依靠资源优势快速收割市场红利,其长期价值完全取决于竞争对手的强弱。

而彼岸的“抄”则是一场彻底的产业革命。

以的社交基因,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特质进行了脱胎换骨的重构——从技术架构到产品理念都实现了颠覆性创新,更重要的是克制了在其中做加法和乘法的欲望,保持最核心的本质,那就是一切为用户体验所考虑。

在游戏领域更是如此,无论是轻量级的小游戏、策略性卡牌,还是自走棋、MOBA等核心品类,彼岸都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从游戏机制深刻理解到商业模式的大胆尝试。

这背后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哲学:

短期变现与长期主义的博弈

守成维稳与突破创新的较量」

从产品表象到商业本质,从运营策略到企业经营理念,这场会议的深度剖析,就像X光般透视了两家科技巨头的基因差异。

暮色渐沉,办公室笼罩在一片昏黄中。

小马哥独自伫立在落地窗前,手中紧攥着那份会议纪要,连晚餐都无心顾及。

8000亿港元的市值,这个让无数企业仰望的数字,此刻却显得无比苍白。

他深知这是过去十数年所打下的江山,这两年在快速的消耗着,如同现如今公司股价的走势.

除了网游这块最后的堡垒,藤迅在各个战场都节节败退,甚至在业界竟然有了“低配版彼岸”的说法。

由于双方公司业务很是相近,作为最了解彼岸,最了解陈默的对手,其实小马哥心里很清楚彼岸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而且陈默之前在公众场合或多或少已经给出了答案。

只不过他之前心里一直不想承认罢了。

望向天边,残阳如血,小马哥陷入回忆,第一次见到陈默这个年轻人是在一场拍卖会上。

陈默在台上,他在台下,当时觉得这是个有想法有些魄力的年轻人,自己只是随意挥手举牌就能买下对方的所有,仅此而已。

第二次两人再见面已是一年后,自己跟刘炽平想要收购对方的微信,对方狮子大开口直接要百亿现金,现在想想.真是便宜啊。

随后就是彼岸一路逆袭,就像步入青春期的少年,越打压,越逆反。

短短四年就发展到如此程度如果当初

以果推因,小马哥现在有无数种方式能弄死萌芽的彼岸。

可惜没如果.

现在到了求变的时候,再这么按部就班走下去,

不出三年,藤迅必将被彼岸所淘汰。

窗外楼群亮起的灯火依旧璀璨,却映照不散小马哥眼中的浓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