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打算(1/1)
永乐二年,姚广孝已届六十九岁高龄。王珏心中早有所料,知晓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之事几成定局,然此刻经朱棣亲口确认,仍不禁如释重负般长舒了一口气。在这广袤的大明疆土之上,他已引入诸多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此际的时空,想必已是全然不同于原本历史轨迹的平行之境。虽说大体的时间脉络尚未出现显着变化,可王珏亦不敢妄下定论,断言诸事皆会如往昔历史的车辙那般按部就班地行进。朱棣与道衍久别重逢,相谈甚欢。他们的话题从宏伟的治国大略逐渐蔓延至琐碎的家常之事。其间,朱棣似有意无意地提及,欲使道衍还俗,道衍但闻此语,仅是淡然一笑,仿若一阵清风拂过,巧妙地避过了这一话题,未作丝毫回应。王珏暗自思忖,于其师而言,如今既已辅佐朱棣成功登上皇位,圆满施展那令人惊叹的“屠龙术”,心中所求大抵已了。想其前半生,背负着“妖僧”这一颇具争议之名,历经无数风雨沧桑,如今大业既成,皈依佛门、潜心修禅,或许才是其内心深处真正的归宿。且在王珏看来,为谋士者,理应深谙韬光养晦、功成身退之精妙哲理。无论何人坐上那至高无上的龙椅,每日所忧心者,必是有无对其皇位构成威胁之人。老朱家的帝王,生性多疑者不在少数,仿若承袭了太祖朱元璋的多疑脾性。远者暂且不提,单说那青田先生刘伯温,其结局之凄惨悲凉,实在令人唏嘘不已。故而其师道衍有意远离朝堂,佛家的深邃哲思固然是一方面的缘由,年事渐高、渴望功成身退亦是不容忽视的主因,毕竟道衍已近古稀之年,往昔的风雨奔波早已让他身心俱疲。王珏心中对朱棣与师父二人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此二人堪称人中豪杰,行事果敢决绝,且皆得长寿,真可谓心胸豁达、志向高远之士。或许正因如此,方能成就这等惊天动地、名垂青史的伟业。相较之下,自己往昔不过略施小技,如那蒽油裂解之事,便已殚精竭虑,脱发不少,实难与他们相提并论。待王珏与师父自皇宫而出,已值午后。既将长居京城,首要之事便是觅得一处可长久安身之所。道衍虽于大明政坛颇具影响力,然其本心乃是一名僧人,生活素朴,更专注于精神境界的修行与佛法的探究,对奢华的物质享受以及宫殿之类的奢华居所并无过多的贪恋与追求。于是,他便选择居于城中鸡笼山东麓山阜上的鸡鸣寺,那古寺青灯,想来正契合他如今的心境。王珏虽此时尚无官职在身,然实际上亦算是入京的候补官员,加之他身为朱高炽的幕僚且已面圣,按常理而言,亦可选择前往会馆居住。会馆者,乃是一种同乡或同业人士在京城设立的互助组织,为来京之人提供住宿、社交等诸般便利。但王珏思量再三,还是决意另寻他处。入住会馆固然有利于在这人生地不熟的京城迅速构建起一定的人脉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可对于王珏而言,除了静候旨意,当下更为紧要之事乃是在全大明范围内展开大规模生产沥青的探索之旅,且需妥善安顿好二狗的父亲以及自己的两名学生。幸得陈妍早有远见,留足了银两,故而王珏心想,与其租赁房屋,倒不如直接购置一套,更为划算。待王珏回到客栈,前去寻觅房子的二狗四人亦已归来。见王珏正在等候,二狗率先开口问道:“珏哥,你面圣归来,情形如何?可被封了何种官职?”王珏微微浅笑,从容应道:“官职尚未定下,我估摸着大概率会是东宫官员或者工部官员。陛下对沥青之事甚为上心,说不定会委我以专门负责此方面事务之重任。具体如何,还需静候旨意下达。房子寻觅得怎样了?”二狗不禁感叹道:“到底是京城啊,这房价相较别处贵了许多!我等本欲在皇宫附近交通便利之处挑选一处宅子,然那价格着实高得离谱。若真要咬牙买下,手中的银钱怕是难以再做他用了。”王珏微微点头,心中明白,谁人不知靠近皇宫且交通发达之地段的妙处,且那附近所居住者皆是达官显贵,房价高昂亦是常理。“亦无需非得在那寸土寸金之地购置房产,那处皆是朝中重臣与富贵之家的聚居之所,你我初来乍到,实不必往那处凑。倒不如在稍偏远处购置一处宽敞居所,一方面居住起来安逸舒心,另一方面,你我若是进行糕点实验之类事务,动静亦不会小,地处偏僻些可免惊扰百姓,亦能避免得罪那些招惹不起的人家。”二狗亦盼着能早日将此事定下,以便筹谋后续之事,闻言看了看自己的妻子以及王珏的两名学生,见他们皆微微点头,便开口说道:“如此也好,此事尽早定夺,你我亦无需再居客栈。对了珏哥,咱们接下来当作何事?可是先将肥皂工坊开设起来?”王珏颔首称是:“肥皂此物乃是居家必备,先开设工坊自是不愁销路,可先行筹备。至于酒楼与客栈之事,不妨暂且搁置。你我来自北方,南北文化差异与饮食习惯差异颇为巨大,此二者与地理环境以及人文习俗皆有莫大关联,若直接照搬北方的经营模式,定然难以行通。这几日我且思量一番,看看能否创制出适宜京城人口味的食谱。你等可先留意有无欲转让的酒楼。”陈妍深表赞同,继而补充道:“你我初至京城,人生地不熟,还是先将此地情形摸清,再做定夺,方为稳妥之举。”王珏目光转向杨蒙和付恩卿,含笑道:“我且交付你们一项任务,你二人随陈妍前去了解京城当地的风土人情、物价体系,待日后二狗租赁场地、招募工人以及为肥皂定价之时,也好助他一臂之力。”两人闻言,齐声应道:“谨遵老师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