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战国策大秦传 > 第29章 一切学说之所以失传,皆因藏的太深

第29章 一切学说之所以失传,皆因藏的太深(2/2)

目录

而接来的赢高的一番分析,却是令得众人无不臣服。

原来,无论古今,记载的方式,是最重要的一个载体,还能不能够清晰的将所知所学,完整的记录下来,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若是能够清晰的记载下来,即便是眼前之人,不能够传承的学习,后世亦有人能够领悟,了解;

其次,则是传承的方式,因为记载方式的缺失,因为纸张只有大秦才得以普及,而之前,所有的记载和记录,只是依靠雕刻刻画,纵使这个人再有能力,一天又能刻画出多少个字?而一门学说,或者是学问,要用多少个字来记载和传承,为了便利,只能用自己可以最为简洁和方式,将数句话,或者想法,浓缩到几个字里面,而这几个字,却是没有通俗的解答方式和明确的解释,导致无数的后面的人,只能去个人理解,而若没有同等的高度和想法,又如何能够了解之中意思,要知道,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更何况是一个学说及一门学问?

而最后一个,则是,因为人的自私性和排它性,因为之前的文字,一直是掌握在权贵和世家手中的,即便是先贤,再有见识和想法,也只能够在这群人之中做出选择,结果,却是导致教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自私自利的人,最终导致所知所学,尽皆被人束之高阁,不显于世。

这也是墨家和公输家能够传承的根本原因,墨家之人,不问出身,只问个性,虽然亦有不少的自私自利之人,但是总体来说,大局上还是对的,公输家却是传承如同李家一样,仅有数代,不但没有断了传承,还能够完全展现出来,而公输家,更是不吝传承,只要有人愿意学,就教,无论出身和身份。

众人闻言之后,这才恍然大悟,可是,却是提出了,若要传承长久,那不是要多去教给别人?那这样一来,学问和能力,岂非是变成了路边的青草,人人随手可得了?

赢高微微笑了笑,再次对着众人解释。

无论是学说或者是学问,都是要参与的人多了,才能够形成的,例如儒家,孔子当年72门徒,亦中仅传下来了儒家八门,即便是这八门,也是一心只图权贵,而不是传承学说和学问了,并且一再的曲解和歪理。

若是没有这72个人,即便是孔子之才,亦是形成不了儒家学说,而无论任何的学说,都是有着过多的人的参与,才形成了一定的道理,参与这些道理的人,无论知道的多少,深浅,都可以说是其弟子门人,可是,又有几个是真正的传承了学说的真正核心呢?

而若要使得的一门学说真正的发扬光大,首要的,就是要记载清晰、清楚,若是单纯再依靠前人之记载,莫说传承,能够让人理解,已经是侥天之幸了。

炎黄学院成立,则是为无数的传承和学说,给了一个载体,首先,可以将一切古法、古籍、古记载之资料,完善保存,并且将之翻译和解释出来,若是有不对的地方,再和原籍做比较,使得学说能够真正的传承下去,而不被流失和遗忘;

其次,一切翻译出来的东西,都将置放于阅书室,所有人都可以去学习和查看,但是,真正能够理解的,却是能有几人,但是,时常,无论是军事类的李家、尉缭、白起白家还是任何一家,都可以由军事类的人才去学习和理解,这么一样,纵使是万载过去,亦可以使得其人名传千古了,其它的任何一家的学说亦是如此;

再者,若是尉缭有再进行授课,而其课上的言行,若是再与阅书室之中的资料进行比对,如此一来,岂非是能够将之学说更加深入,使得人更容易理解?

而最后,若是这门学说,学习的人够多,大家一起讨论和修习,不是使得这门学说能够更加的深入和普及?

至于众人担心的事情,若是学习的人能够像路边的青草一样,每个人都能够知道一二的话,那这家学说也好,技能也好,岂不是最广为人知,更加不用担心会不会失传和断了传承的事情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