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开局盘点十大少年天子 > 第93章 福运牛11(二合一)

第93章 福运牛11(二合一)(1/2)

目录

此时的唐太宗,边让人抄录刚才康熙发送给大家的“种痘”秘籍,边看着天卷的盘点。

这还是他头一次看到阿婆主以外的人发送内容,心中不由暗暗称奇。

这次天卷出现,李治恰巧又在他的身边,在向他禀报这半个月来对武氏的调查结果。

“你是说,这武氏无人指使”唐太宗皱了皱眉。

李治点点头:“儿臣同魏相调查了武氏宫中的随侍,还将她的寝宫搜查了一遍,任何违制的东西都没搜到。儿臣还专门着人去武氏的家乡将他的家人也带来了,送入了大理寺。”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父皇:“经过大理寺的一番审讯,也是什么也没问到。不仅如此……”

“什么”

“武家的人质问为什么抓他们。在得知同武氏有关后,立即撇清关系。直言不管什么事,都是武氏一人所为,同他家没有任何关系。”

李世民皱了皱眉:“他们这是弃车保帅这也太明显了些吧!”

“儿臣不知,正准备进一步问询。”

李治倒觉得是纯粹的想要撇清关系,因为这一番审讯下来,他发现武家的两个兄弟,似乎对武氏并不是很在乎。

武家的审讯虽然他没动手,但是作为主要负责的官员,他还是参与了。看到武家的人不论男女,一个个被大理寺寺丞们刑讯时哀叫连连,他心里很是不舒服。

甚至觉得早知会牵连这么多人,倒真不如一开始别阻止父皇,让父皇直接将武氏杀了也就算了。

只是,在审讯武氏时,他却被她连连质问,更是让他哑口无言。毕竟只是天卷一句话,就让这么多人遭受了无妄之灾,实在是有些太随意了。

李世民听了冷哼一声:“天卷之事,京中之人知道的不少,我就不信武家人不知道。他们说什么都不知道,但其实是什么都知道了。继续审,总能审出点什么。”

“是,父皇。”

应下来之后,李治犹豫了下。

“父皇,武家的武士彟是追随皇祖父起兵的十七名功臣之一,曾经还获颁免死金牌。如今武都督故去,但在朝中的影响还在。若是真的找不到什么罪证,此事只怕不好收场。”

李治的担心,李世民自然也知晓,武士彟是他父皇的好兄弟,原本是晋商巨贾,若不是当初有他资助,只怕他们想要谋反起兵还需要好好掂量掂量。

而这武氏,也是在他去世后,被接进宫来,很大的原因也是为了照顾武氏后人。

但如今却出现这种状况,若是弄不好,反而会令朝中那些原本拥立父王,现在却为他所用的大臣们寒心。

就在这时,却听外面有人禀报:“魏王到!”

泰儿来了

李世民听了眼睛一亮,立即看向大门口的方向,李治则默默地向后退了几步,安静的站在比方才离父皇更远些的位置。

“青雀,你怎么这个时候来了。”看到李泰慢慢走近,李世民笑道。

“父皇,儿臣得到了一些东西,有关武家,这才会立即进宫禀报父皇。”李泰立即将手中的盒子呈上。

李世民正愁没有武家的罪证,李泰就给他送了来,这让他很是惊讶,立即让人将盒子接了过来:“是何物”

“是一些书信。”李泰道,然后顿了顿补充了句,“是武家长房武元庆同突厥的密信。”

通敌

李治听了一愣,不禁看向李泰。却见他眼神盯着父王一眨不眨,对他这边连看都没看一眼。

既然是罪证,自然要交给他这个负责审理案子的人,或者交给魏相才是正途。只是他这位二哥竟然直接递到了父王这里。

若不是他进宫禀报,只怕他和魏相还蒙在鼓里。

李世民倒是没注意到自己最爱的青雀越矩了,也暂时顾不上。此时他在一封封翻看着盒子里的信件,结果越看越心惊。

因为,这些信件虽然使用突厥文字写的,但是显然同武元庆通信的人并不是什么突厥人。

这些信件中,有的是闲聊家常,但是更多的是发牢骚。信里说他父亲的对他如何如何苛刻。老师们对他是如何如何的盛气凌人。让他恨不得父亲立即就死了,好快点继承家业。

李泰是懂突厥文字的,所以,他只要看过这些信件就一定知道写信的人肯定不是突厥人。

但是,这既然能成为这个案件的证据,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的青雀并不想让这件事情的真相浮于水面,而是只能用通敌来掩饰。

这一点,很快李世民就明白过来了,顿时怒不可遏。

一旁的李治看着父皇脸上神色的变化,也很好奇,于是试探的道:“父皇,这罪证可否让儿臣一看。”

李世民生气归生气,但是也没忘记李治是这件事的负责人,于是将盒子和信一起递给李治:“都在这里了,你负责此案的审理,看看该给他们定什么罪!该死,真是该死!”

李治连忙将信件拿到手中,一番翻看下来后,暗暗吃惊。

他看向李泰,见后者仍旧是一派淡然,便觉得心中发寒,而恰在此时,李泰向他飘过来一个眼风,让他更是心惊。

谁都知道太子喜欢在家中着胡服,用胡礼,还有一次装死,让下人们用突厥的丧礼给他哭丧。

更重要的是,他们兄弟几人都习过突厥语,自然也会写。而这突厥信件上的笔迹,明显就是太子的笔迹。

所以,李泰的的这些“证据”真的是他们也要找的“证据”吗

虽然秉着两边都不得罪的心态来审问这个案子,但是身为主理,他是要对案件的审判与结果负责的。

他就算是再不想得罪太子和魏王,还有父皇在,他总不能把自己也搭进去。

“父皇,就算这些信件真的是……也未必是武氏一族要谋反的证据。”

毕竟他都看了,这里面除了说些太子经常挂在嘴边的那些牢骚,并未涉及到其它。

而且,武家在山西,太子在长安,之前也未曾听到过太子同武家有什么来往,怎么突然就出现这么多密信呢这也太巧了吧!

李治看向李泰,恰巧李泰也看向了他。对他微微一笑:“九郎,结合天卷之言,这些不正是谋反的证据吗”

当然必须是了,他可是特地为这件事打造的证据,怎么可能不是

再说了,就算有人质疑,也应该是李承乾自己来质疑,而不是九郎。

当然了,如果太子能说的清的话。

李治心中一凛,而这个时候唐太宗也说话了:“青雀,这些证据先交给九郎,若是有别的证据,你也一起交给他。毕竟他是这件案子的主理。朕累了,你们下去吧!”

虽然看到太子发牢骚的信件,唐太宗很生气,但是他也是有理智的。

太子最近越发的不济,可发牢骚就罢了,却未必真的同武元庆能密谋出什么。

但是,信上的那番话也实在是让他生气……什么希望赶紧继承家业云云。

他这是盼着他快点死吗

他记得承乾十七岁之前很是乖巧听话,很是聪慧。可皇后去世后,他为何之后却变成了这样

李世民真的有些累了。

两个儿子听命,立即离开了大殿,大殿中只剩下李世民一人,他现在只是出神的看向天卷。脑中却纷乱如麻,不知道应该想些、听些什么。

天卷对康熙的盘点也仍旧在继续着。可在他看来,千年之后的事情他知道多少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对承乾这个儿子,他到底怎样做才能让他重新成为十七岁之前那个充满勃勃生机的少年。

真的是他做错了吗

【作为父亲,顺治帝没有像多尔衮那样,选择从宗室中任命摄政大臣,而是临终前任命了四位顾命大臣,并让他们互相牵制。】

听到“父亲”两个字,唐太宗立即抬起了头。

【这四位大臣分别是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之所以任命这四人,是因为他们四个人都同多尔衮不和,且是他操控的上三旗中的大臣,所以比较忠心。】

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

默默重复着这四个名字,顺治暗暗点点头。若是托孤,这四位大臣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不但出身上三旗,还在多尔衮时期受尽了委屈。所以必然不会让多尔衮的事情重演。

【然而,顺治的想法是好的,安排也算是比较妥帖,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这四人中虽然互相牵制,但是也有能力高低,所以他的设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首先是索尼,因为索尼到了康熙这一朝,算是三朝元老了,身体已经很糟糕了。虽然身为四大臣的首辅,但是却根本是有心无力。无法协调领导四人。】

想想索尼的年纪,顺治便明白了,立即轻轻叹了口气。

索相在多尔衮时,对他帮助良多。不但反对多尔衮继位,还大力扶持他,后来更是屡屡同多尔衮作对。为此,他得罪了多尔衮,被罚去守皇陵。是他亲政后才将他召回。

的确是他疏忽了,索相今年就已经六十多岁了,之前守皇陵熬坏了身子,经常告病。若是他真的离世,让他辅佐幼主,的确是有些强人所难。

【其次是苏克萨哈,此人本来是多尔衮的人,在多尔衮死后,大揭他的老底,在旁人眼中,相当于是“卖主求荣”,所以,很为朝中一大批官员所不齿。】

【再加上两黄旗与两白旗的历史矛盾,使得其倍受其他三人排斥,所以并不能为其他三人所信服。】

苏克萨哈他的人缘是不太好,但是他是正白旗旗主,又因为多尔衮的事情被其他几旗嫌弃。自然只能依附于他,依附于皇家。

他选他托孤,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至于遏必隆。则是有勇无谋,始终依附于鳌拜,这就让鳌拜在四人中脱颖而出。】

遏必隆和鳌拜

顺治想了想……的确,这两人的关系的确不错,毕竟都是武将,而鳌拜是满清第一巴图鲁,遏必隆对他崇拜也是正常。

但是私交就算了,若是将这种关系置于朝堂之上,对他们皇家来说可不是好事。

毕竟他是想让他们四人间相互制衡的。

【而之后的情况更糟,随着索尼去世,苏克萨哈被杀,鳌拜的权力自然达到顶点,同时他与康熙皇帝的矛盾也彻底激化。】索相去世,苏克萨哈也被杀了

顺治心中一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