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开局盘点十大少年天子 > 第77章 心太软12(二合一)

第77章 心太软12(二合一)(1/2)

目录

就在这时,只听天卷最后说道:

【回复7接上可叹当初宋太宗赵匡义,斧光烛影间拿下了皇位。之后他的三弟又莫名其妙身死,他大哥的儿子也一个个莫名死去。赵家人除了他这一脉,都几乎死绝了。】

赵匡胤:斧光烛影什么斧光烛影

【回复8接上而如今竟然空有皇位却无人继承,到最后还需要他大哥的后代来继承。】

【回复9接上而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时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可是登基后,却在斧光烛影后离奇身亡,甚至连他的子嗣都无法全部保全。】

【回复10接上而到了最后,他的后代更是在继承了皇位后,一个个的又将皇位让了出去。宁愿做闲散文人也不想做皇帝。这又让这位宋太祖情何以堪】

赵匡胤:不是在回答这位“皇太弟”的话吗怎么说起他来了

不过这位皇太弟,好像口气有点熟悉是怎么回事

还有斧光烛影,看来他要同他的好弟弟狠狠喝一场酒了!

回答完“皇太弟”的问题,终于到了最后一个问题,也就是“李二郎”的问题了,而“李二郎”自然是唐太宗李世民陛下了。

【鞠躬尽瘁李二郎:我大唐的节度使之制,最后真的导致国破家亡】

不得不说,唐太宗的政治敏感度是真的高。

唐朝的节度使,在唐太宗时,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权力,只是因为唐朝的疆域过大,设置的一个类似钦差的职位。

是到了后期,由于皇帝的懒政,让他成为土皇帝一般的存在,才形成的弊端。

但是雷小萌只是提到了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唐太宗就这么敏感的意识到节度使的危险性,甚至提高到制度的高度上来,的确是不容易。

【回复1鞠躬尽瘁李二郎确切的说,是因为唐朝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力过大,让节度使成为地方上土皇帝一般的存在,才会导致唐末的混乱。以及唐后五代十国的长久割据局面。】

唐末五代十国长期割据

听到这两个词,李世民只觉得呼吸一滞,心脏也有些抽痛。

看看此时他治下的大唐盛世,即便知道每一个朝代都有起始终结,但谁又会想到日后大唐会如此惨淡收场

【回复2接上相反,在您……也就是唐太宗时期,因为太宗对官职的授予十分的谨慎,节度使其实只是一个类似于钦差大臣的官职。】

【回复3接上那时,节度使并没有任何实权,甚至还要经常远离长安到遥远的地方“出差”,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所巡视地域的敌人暗杀,并不是什么好差事。】

是的,朕设置的节度使职责就是如此。

唐太宗默默点头。

可是后来又怎么会成为我大唐覆灭的原因呢

【回复4接上不过到了后来,尤其是武周以后,唐睿宗唐玄宗时,节度使的权力就慢慢大了起来。甚至可以说是所辖地方的土皇帝。】

【回复5接上陛下熟读史书,应该知道周朝的分封制吧。其实到了最后,节度使就相当于周朝时的诸侯。长此以往,怎可能不出事】

相当于周朝诸侯土皇帝!

唐太宗倒吸一口冷气。如果真是如此,他大唐分崩离析那根本是早晚的事!

还有,唐睿宗唐玄宗他可以理解,自然是他大唐的子孙,这个武周又是什么难道是人名

【回复6接上其实,说起节度使的职责变化,同唐朝科举制的变化还是有一定的关系。】

科举制同科举制有何关系

听到天卷提到科举制,除了唐太宗,秦始皇第一个竖起了耳朵。

他可是已经准备在大秦推行科举制了,当然要各种利弊都好好听一听。

之前他的打算是大秦官员一半举荐,一半科举,这样最起码朝堂中有一半是他的“天子门生”,不会同世家豪强牵扯太多。

但是刚刚放出风去,就有不少官员上谏,说是此举有违祖制,就算是科举出身的官员,也必须有荐书才可当官。

呵呵,这样一来等于是让世家们先筛一遍,那他的“天子门生”不还是各豪强大族的喉舌实在是可笑!

【回复7接上唐朝虽然采用科举制选官,但是考上的官员还是需要世家大族的举荐才能做官。这也算是科举制同世家的妥协。】

举荐

秦始皇一愣。

这不是同他此时面临的情况一样

果然,很多事情,即便过了几百上千年,只要根源不变,所面临的状况和解决的办法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于是他听得更认真了。

【回复8接上但是,世家的没落是必然趋势,虽然此时世家还能插手官员的选拔上,但是那也是仅限于京城附近的世家。】

【回复9接上经常是皇榜一出,守在榜下的世家大族便将有前途的学子纳入麾下。或联姻,或许以厚利,或开出各种条件,将其笼络过去,然后再加以举荐。】

这个……

李世民抿了抿唇。

天卷果然是什么都知道。这些世家大族,为了各自利益也是拼了。

但是,世家存在已久,他们李家不也是陇西的世家吗他倒觉得没什么不好。

毕竟世家的底蕴在那里,科举取士固然是个好办法,但是若士子只会读书,是个书呆子,只怕政务也做不好。

秦始皇眯了眯眼。

虽然他已经想要开科取士,但那也是纸张造出,活版印刷术普及之后才要做的事情。诸子百家中,他独推法家。但是治理国政,也还需要其他学家的士子。

比如他也想要开设的理工科,就可以将墨家、丹石家、医家、农家、机关家等等综合在一起开设课程,教导士子。

所以这么想来,也许并不是只需要科举这一种方法才能取士了。而且写文章这种事,怎么看,都应该单单是儒家最擅长的吧!

【回复10接上但是这样一来,京城周边的世家大族还好说。远一些的世家大族除非自家子弟考上科举。否则的话,远水解不了近渴,根本抢不过本地豪强。】

【回复11接上虽说世家大族掌控了一方的政治经济,还可以左右国家的施政方针,用才选能。】

【回复12接上但是若长时间朝堂中没有替自己说话的喉舌,他们也便无法左右朝政,家族一定会迅速衰落。】

的确,若是科举能够选择足够的士子和人才,帝王又何必向世家取才

李世民点了点头,对天卷所言深以为然。

想当初世家身份高贵,世家女连皇后都不想做,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乱世时更是明显,皇帝流水般的换,世家却稳如泰山,与其说皇帝是天下之主,还不如说是皇帝依仗世家共治天下。

有的时候,下一任皇帝的人选,还需要世家首肯才能担任,也正是世家的实力强于皇家的缘故。

更夸张的是,甚至都改朝换代了,太子妃的人选却没有换,朝廷大臣也没换几个,更是让人唏嘘。

在此之前,没哪个皇帝不为世家的强大头疼的。而科举制一出,世家就老实许多,也很少敢同皇帝对着干了。

这也正是他这个皇帝乐见其成的。

不过,李世民还是轻轻叹了口气。

作为曾经的世家大族,他又焉能不知,世家的没落是早晚的事。但是,时移世易,他再唏嘘,也不会阻断这种趋势。

如同改朝换代一样,世家也终究会有兴盛和消亡,万事万物皆是如此。

【回复13接上于是,很多地方的豪强大族便开始向长安、洛阳这种政治中心搬迁,这也造成了地方上的权力空虚。】

【回复14接上既然出现了权力空虚,就必须有其他人来填补,自然需要朝廷向地方派遣官员。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节度使就成了天然的、最合适的继任者。】

【回复15接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到最后,就成了土皇帝一般的存在,引起了很大的动荡。】

原来,竟是如此!

看着天卷的解答,李世民眼睛微眯。

如果他不再科举取士,而是还像以前一样从世家大族中取士呢会不会就会杜绝节度使的弊端

这个想法刚刚在脑海中浮起,就被他否定了。

节度使也好,世家大族也好,都是地方上的不稳定因素。真若到了朝政衰败,主弱臣强之时,不管是哪个,只怕都会伺机而起。

那个九五至尊的位置,有谁不想坐上试试

【回复16接上所以,节度使这种职务,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后来经过五代十国的乱政,到了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不是摒弃了节度使的弊端吗】

【回复17接上但是我们经过这几期的盘点不是也看到了,就算宋朝摒弃了节度使的弊端,但是最终却因为重文抑武,让华夏大地再次陷入了苦难。】

【回复18接上终宋朝一朝,不是岁币就是议和。不但让北方小国做大,更是对中原虎视眈眈。宋朝又何曾有过扬眉吐气之时】

扬眉吐气!

宋仁宗的眼中闪过一丝茫然,突然悲从心起。

都说他大宋人才济济,但是如此多的人才竟然让国家疲弱如此,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回复19接上以至于现代,众人还在怀念大唐盛世,怀念那广袤的领土,四方来朝的强悍。以至于很多华夏人背井离乡前往西洋,聚居处也要被称为“唐人街”。】

【回复20接上而在宋朝,就连皇帝也连连禅位,太上皇反而炙手可热。又何尝不是这个皇帝当得太过憋屈,已经大大降低了吸引力的缘故。】

唐人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