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嫁祸于人(2/2)
袁天罡见双方如此争执不下,从旁劝说道:“凉王,人证固然重要,然我等亦是子书将军不在场的证人,况尚有物证未有查清。依袁某看来,你与秦王今日不妨都各退一步。我等定会尽快查明真相,来日还贵公子以公道,你看如何?”
李轨见此情形,心知今日无论如何都不能有所结果。略作沉吟,随即说道。
“既是袁先生如此言说,本王若是一味强求也确是不妥。这样吧,本王再给你三日时间查案。若是过了这三日之期,就莫要再怪本王无情了。来人,将公子的尸首带回府中好生收敛。”
护卫应声而动,抬着李云青的尸首走出牢房。李轨用手扶着哀哀恸哭不止的王妃随后离去。他与李世民擦肩而过之际,目光中满是怨恨之色。
冥王符开化作的一缕灰烟,在角落里静默的看完了这一幕。心知两家深仇大恨已结,凉王为报杀子之仇必会向李世民大动干戈。此行目的已然达成,只消明日驱赶着水忆月的躯体前往凉王府相机行事,推波助澜就好。想到此处他不由得意一笑,渺渺飘出,直奔后院水忆月住处而去。
待李轨等人走远,子书江远看着李世民,神情颇为迷蒙。
“秦王、袁先生,莫非说你等亦认为李云青乃为江远所害?”他呆呆的问道。
“公子莫要多想,此事虽说表面看似凶险,实则却也并不是无法可解。”袁天罡用手指了指狱卒方才因匆忙而忘记在桌上的食盒,说道,“此食盒底下的名号正是解决此局的关键,还有杀人的玉簪亦是最好的旁证。”
“哦?”李世民随口应道。
众人听袁天罡如此言说不由精神为之一振,齐齐围上前去。果不其然,只见食盒底下正中一枚红色印章写着醉霄楼三个楷体大字。
“醉霄楼?莫非就是那个胡人聚集最多的醉霄楼吗?”长孙无忌愕然的问道。
“正是。”袁天罡微微颔首,“咱们即刻便派人暗中寻访,相信只要顺藤摸瓜,定会水落石出。至于江远公子这两日便暂留府中,你一直被公事所累,也该好好歇息歇息才是。”
众人听闻不约而同的露出了释然的神情。
子书江远感激的看着袁天罡,抱拳施礼道:“江远多谢先生的指点,助我脱危解困。”
袁天罡含笑摆手道:“无碍,此事本就是袁某的分内之事,公子无需如此客气。”
众人彼此对视,会心而笑。
凉王府院外,正门上方的乌木匾上缠着用白绫折叠而成的花,门口两侧垂着黑色的挽幛。院中灵堂内四周悬挂着白色的布幔,上方点缀着白花。正中的地上放着一口金丝楠木的棺材,棺材两侧摆满了香烛纸马,前方的供桌上摆放着瓜果梨桃、糕饼等贡品,香炉内烟雾袅袅。
凉王府上下众人皆身着素服,头戴白花,神情悲恸。凉王妃伏在棺上,痛哭不止。凉王李轨悲痛万分,坐立不安,咬牙切齿,誓要为其子报仇雪恨。
此时,管事忽然来报,水忆月从河西都护府前来吊唁。只见她来到灵堂,在棺前拜倒,嚎啕大哭。在她的哭声带动下,凉王府众人无不感伤,泪如雨下。
祭拜完后,水忆月跟着凉王李轨夫妇来到偏厅。
她见凉王妃面容憔悴,开言道:“请王妃节哀,保重身子。如今公子大仇未报,还请王妃振作才是。”
凉王妃含泪颔首。
水忆月转身对凉王道:“忆月听闻贵公子被那子书江远杀害,万分痛心。我想他若不是受人指使,定不敢如此草菅人命。他的背后必是秦王还有那装神弄鬼的袁天罡。据我看来,都护府的许多事情皆是袁天罡的主意,凉王此番绝不能放过他。”
李轨沉吟片刻,缓言说道:“忆月言之有理,本王已限他三日破案。我倒要看看,他们三日后究竟要如何自圆其说?”
皓月当空,醉霄楼,画栋飞云。楼内,宾朋满座,歌舞声声。此处乃是凉州城里最为繁华之所,每日都会有无数胡人和汉人来到此处,或是把酒言欢、寻欢作乐。或是交换着贸易信息,互通有无。辰灵等四护卫带着食盒向店主询问当日订取食盒之人的相关情况。随着店主的描述,案件轮廓渐渐变得清晰了起来。
河西都护府,袁天罡彻夜未眠。他和长孙无忌一同来到被兵士围得水泄不通的监牢,接过狱丞呈上来的狱卒名薄,逐一翻阅。
袁天罡问道:“案发当时所有之人有无可疑之处?”
狱丞恭顺答道:“小人现已查过,凡当日当班之人尽皆在位,并无可疑之处。”
长孙无忌莽撞问道:“据你看来,何人平日对子书将军不满,以致今日蓄意谋害?”
狱丞闻言露出骇色,连连摇头。
袁天罡拿出手中握着的玉簪,递给狱丞,要他仔细辨认可否眼熟。狱丞接过玉簪,反复端详,沉吟许久,方才又开口说道。
“此玉簪确是眼熟,只是一时之间,小人却想不起来究竟是何人之物。”
袁天罡与长孙无忌目光对视,心下明白此案定是狱卒中人所为,遂唤众狱卒一一进行辨认。
最后进来的狱卒陈大接过簪子细细观瞧,顿时露出了讶异的神情。
“此簪乃是小人好友朱通之物,为何今日会成了凶器?”
袁天罡郑重说道:“此事不可等闲视之,你再细细辨来。”
陈大又看了看簪子,须臾确定道:“此簪确是朱通之物,因此物乃是他家祖上传下,故此十分珍惜。平时不肯轻易使用,只是年节等重大场合方才用之。故多数人不曾识得。因我二人乃是多年故交,他曾让小人把玩观瞧,因此小人方才识得。然朱通乃是厚道之人,绝不会做出此等伤天害理之事。”
袁天罡闻言,命人传唤朱通,发现朱通早已没有了踪影。辰灵等人率领兵士同时从凉州城四门出击,抓捕朱通。另派人到其住处进行搜寻,登时在其家中被捉拿归案。
在人证物证俱全之下,朱通承认,自己受人重金买通指使,扮作子书江远模样,刺杀李云青。自己原本不敢杀人,但因父亲被李云青骑马所伤却扬长而去,以致如今卧床不起,所以心怀怨恨,借此时机报仇雪恨,方才如此行事。但他却仍有一事不明,在袁天罡的询问之下,他疑惑的说出自己虽多年当差,却是手无缚鸡之力。那日虽是情急,但心下仍是战战兢兢,记得自己拔下簪子并未用力,怎会有如此大的力度,竟然使李云青当场毙命,至今自己亦是想不明白。
袁天罡闻言,不禁心中一动。暗中推算,对水忆月之事产生怀疑。
朱通既已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遂带领辰灵等人来至都护府假山前。从隐秘的石缝中取出藏匿的白袍,至此人证物证俱在,案情水落石出。
河西都护府正堂,肃静庄严,围观者众多。得知此事,百姓无不唏嘘,纷纷为朱通向秦王求情,希望能够网开一面,从宽处理。凉王夫妇坐在堂侧听审,见到朱通,咬牙切齿,定要将他置于死地,为子报仇。
李世民因李云青生前作恶多端,百姓民怨沸腾。今日既是明证,故有意饶朱通不死,但又恐凉王不依不饶,遂判朱通问斩监后,先行收监,待申报朝廷批准秋后问斩。以便相机行事,另作安排。
李云青之案虽已宣告结束,李轨却因此事心下对李世民等人的仇恨愈深。又因水忆月经常往来两府之间,假借慰问之名实行挑唆之事。凉王李轨故不得释怀,暗暗发誓日后定要寻找机会再行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