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大结局(1/2)
八月初一,天未亮,沽州港口。
沈浪和姜梦璇为了避免中都百姓的强留,提前登上了金陵号。
“夫君,这次远征,算是圆满结束了么?”
“差不多了,该拿的东西我们都已经拿到了,剩下的是建立一套成熟的运行机构,来收取足够的利益了。”
“嗯,也该回家了,也不知道这近一年不在,楚国到底变成了什么模样。”
姜梦璇轻叹一声,握紧沈浪的手,一起看向海平面上冉冉升起的朝阳。
而与此同时,紫禁城内,李弘的寿命也走到了尽头。
自那日和姜梦璇碰面后,他的精神彻底被打垮,回宫后就陷入了弥留,全靠药物支撑。
在走向生命最后的时刻,这位一手将武昭国带到集权巅峰,又一手推入深渊的皇帝,在妃嫔的抽噎声和百官的瞩目下,最后一次穿上了龙袍。
坐在龙榻上,回顾自己这传奇的一生,李弘最后给了自己一个评价:“朕乃盛世之君,
武昭国成也李弘,败也李弘,朕这一生,何其波澜壮阔,可书写一篇史诗啊,哈哈哈。”
哪怕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他都没有放下这害的武昭国万劫不复的面子。
他最后看向李琰:“朕今日,就把江山交给你了,南方白莲社复起,西北边疆有汗国虎视眈眈,
剩余的事,就当是朕给你的考验吧,我们武昭国的君主,一个个都是从考验中走出来的,
你也一样,不要丢咱武昭国的脸面。”
“父皇,儿臣定不负你所托~”
李琰泣不成声,一下将头埋到地上。
但他心里却在狂骂:老东西,你留给朕一堆什么烂摊子啊?国库空虚,民变四起,还有一堆外债,你是累死朕么?
李弘笑着摆摆手,最后看向窗外冉冉升起的朝阳。
“新的一天开始了,朕也该去见列祖列宗了。”
恍惚间,李弘似乎听到了万马奔腾的呼啸。
他微微抬手一瞬,最终无力的垂落。
这位武昭国颇具争议的帝王,人生就此画下了句点。
自此,武昭国迎来了新的帝王,李琰。
他要面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武昭国。
然而事后发生的一切证明,李琰处理事务不比李弘差,甚至,某些决策层面上,更是完爆了李弘。
当然,这些都跟沈浪和姜梦璇没关系了。
二人静静依偎在船头,感受着碧波过千重,艳阳秀丽的美景。
“阿浪,回去后,我要再给你生个孩子。”
“不行,我怕你太痛了。”
“不嘛,我不管,我就要,不许拒绝。”
“都快三十的人了,怎么反而更加幼稚了?”
“那是因为,有你在侧,我就算天真任性也是无所谓的。”
姜梦璇说完,踮起脚尖,在沈浪唇角深情一吻。
沈浪立马反抱住姜梦璇,给予激烈的回应。
海岸线上,一艘艘铁甲战舰缓缓向南驶离,满载着这次远征的所有回忆和美好……
十五年后,楚国,金陵城。
十五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楚国却彻底完成了整个王朝的工业化运作。
农事领域,农田里替代牛马耕地的是拖拉机,收割也有专用收割机,大幅提高了农民耕种的效率。
而在几个大城市内,平民出行的工具也都变成了公共电车,科技司在宣盛八年发明燃机后,立刻投入各领域,民间的汽车行业勃然绽放全新的生机。
只是私家汽车的成本还是很昂贵,平均一台价格在八千银元左右,一般的家庭消耗不起,即便现在的汽车价格已经跌到了3500银元,也不是平民可以使用的,还需要时间沉淀。
不过,百姓也不会羡慕这些,毕竟他们出行也有公共电车和自行车可以选择,甚至稍微奢侈点的还可以叫出租车,一样可以抵达相应的地点。
如今的楚国城池,再也看不到黄土路,即便是通往乡间的官道,也都是宽敞的水泥地。
只是城内的建筑依然保持着类似汉家的传统风格,虽然有高楼大厦,但依然是楚国风格占据绝对上风,不过也会在原来基础上将房宅建造的更加精美。
军工领域,坦克的问世,彻彻底底取代了骑兵在战场的主导作用,另外宣盛十八年,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楚国正式组建了第一支空军。
此时的楚国,百姓富足,影响力广阔,生产力的提升,让整个社会洋溢在一片朝气蓬勃的狂热之中。
随着教育普及率越来越高,原本只属于贵族世家垄断的诗社文艺,也在民间普及开来,并创新出了独特市井文化。
一时间,批判当今楚国时政,以及世界格局变化的报纸书刊,在民间十分流行。
楚国的义务教育成果,就是让民间更多的国民能读书写字,至少看的懂上面的内容,并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诉求。
当然前提还是必须要忠君爱国。
至于海外各殖民地,这些年发展,也都彻底心向楚国。
对于南洋殖民地的真心归附,内阁于宣盛十三年便主动提高了殖民地底薪,更是获得一片赞扬。
至于西方,齐国因为在当地发现大量优质铜铁储备后,女帝直接代表内阁和女王田莹签署了未来百年的开采办厂协议,并以每年基础三百万银元的价格垄断了齐国开采行,并愿意提供基建建设。
自此,原本穷的叮当响的五十万齐国国民如今躺着都身家过万,就连大部分楚国百姓都开不起的私家车,在齐国几乎已经完全普及了,成为第一个西方福利大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