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练习弩箭(1/2)
夜晚,二叔二婶回到自已的家,把两个孩子哄睡着,两人并排仰躺在榻上,二叔把白天大哥给的银子自怀里摸了出来,在自已妻子眼前晃了晃。
“呀!这是银子?相公,这哪来的?”二婶惊讶的坐起身拿过银子询问。
“是小阳让大哥给的,我和三弟一人二两银子。”李二河感叹道。
“给你,你就要啊?你可真是!”二婶嗔怪道。
“我和三弟本来都是拒绝的,可在我们学赶牛车的时候,大哥就把银子塞了过来,因为在学赶牛车没法分神,只得下意识的收了银子,事后再想还给大哥,他是怎么都不要了。”
“哎,相公,咱们这是提前十几载享了侄子的福啊,咱家小河有这么个好大哥,他这可真是掉进了福窝窝里。”
“是啊,小阳他确实是个不错的兄长。”李二河肯定道。
夫妻二人议论着李耘阳的好,相似的一幕,也在老宅这边的三叔三婶一家上演着。
……
次日,晨光微亮,村中鸡鸣四起。
李家的院里,热过身的四大一小,三个大人正有模有样的跟着李耘阳学起了打拳。
打拳的三个大人里,年岁最大的李大山也就二十五岁。
今早家里成年的男丁,都早早的来到李大山这院,跟着李耘阳学习打拳,连四十多岁的李老汉也跟着做了一遍热身操。
由于这个封建古代底层人的生活质量,只能用很糟糕来形容,所以成过亲的男人,有了赋税和家庭重担在身,衰老的速度也是极快的。
李老汉四十三岁,已是一脸的皱纹与满头的白发,面相如同七十岁老人一般。
李大山二十五岁,面相却如四十岁中年人。
李耘阳想起前世,有位二十岁的女性网络博主徒步旅行半年,归家时,面相已是如同四五十岁的大妈那般。
这就是这个时代底层百姓的困苦生活缩影。
在李耘阳的指导下,父亲李大山,二叔李二河,三叔李三树,生疏的打完了一套军体拳。
一旁的爷爷李老汉,见结束了锻炼,开口道:“既然结束锻炼了?那就出发去看看今日的收获吧!”
“嗯,我先喝些水。”李耘阳走进厨房,拿起一个空碗,给自已倒了碗冷开水。
“咕咚,咕咚。”仰脖三两口的喝完碗中的水。
这时,身后传来了父亲李大山的声音。
“小阳,给爹和你俩叔叔也各倒一碗水。”李大山人还没进屋,声音却是先传进了厨房。
“好!”李耘阳应了声,重新拿起两个空碗倒上水。
三人快速的喝完了水,到了院里背起早已准备好的背篓,跟着李老汉就出发了。
此时,天色还未彻底亮起,五人出了村,就是一大片长着青绿禾苗的农田。走在田中的小路上向北而行,身后还不时听见村中不时响起的鸡鸣和狗吠。
土路两旁的田里,禾苗周围萦绕淡淡水雾,清凉的空气中都带有植物和泥土的气息。
途中遇到的几只雉鸡,离田边都比较远,李耘阳全都放弃了靠近狩猎,而是带着爷爷几人匆匆而过。
迎着朝阳,闻着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李耘阳他们跨过木桥,穿过竹林,来到了停靠竹筏之处。
五人分成两组上了两条竹筏,祖孙两人各撑着根长长的竹杆,将竹筏驶离河岸。
逆流撑筏而行,二十分钟左右就抵达了河湾。
停靠好竹筏后,五人带上工具下了竹筏。
“等下!”李耘阳喊了声,叫停还要往前走的爷爷父亲等人。
“怎么了,小阳?”李大山回头询问。
“爹,你们稍等,我先组装下弩弓”李耘阳说完就放下背篓,单膝跪地。
“好,你组装,我们在此等下。”李大山回应道。
“嗯。”回应了声。自背篓里取出弩弓,组装上弓弦。
组装好弓弦后,李耘阳取出箭支,由于弩弓的弦绳拉上扳机需要五六十磅的力量,李耘阳只得仰躺在地,用双脚各抵踩住一边的弓臂,在用双手合力拉开弓弦,整张脸都憋红了,才将弦绳扣上了扳机。
“呼~”轻轻吐出一口气。
李耘阳把弓弦拉满扣上扳机后,起身取出一支没有箭头的羽箭装上箭槽,随即端起弩,朝着十米外的一颗碗口粗毛竹射去。
“嗖”的一声,破空的离弦之音传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