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经济贸易(2/2)
看来,最为适宜的办法还是得依靠文化同化以及经济手段。想想可真够累人的!倘若此时再来一个穿越者,把这一摊子事务都扔给他,自己便能像赵祯那样,寻个地方去过逍遥自在的日子了。
其实,就目前大宋的这般情势,赵立庆敢断言,绝不会再发生那场让汉人蒙羞的事件。
可自己为何还如此执着地要将大宋周边地区纳入版图呢?这时,他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后世网络上的一句话:“每只兔子都有一个大国梦。”或许,这便是深深镌刻在华夏儿女基因里的情感吧!
秦良立于殿门口,高声呼道:“官家,臣回来了。”
“进来吧。”赵立庆的目光依旧停留在地图之上。
秦良迈入殿中,行至皇帝身旁,躬身禀道:“官家,那个水车纺织机已然制成。”
“哦,制成了?”赵立庆旋即转身,行至圆桌旁坐下,“来,坐下详谈。”
“谢官家。”秦良躬身行礼后落座,接着说道:“历经数日的试验,这水车昼夜不停转动,几位老工匠估算其效率较原来纺车高出五倍有余。”
自棉花产量提升以来,“四海贸易”从百姓手中回收的棉线堆积如山,纺织坊难以尽数消耗。
赵立庆便萌生出改进纺织机的念头,绞尽脑汁回忆起一些后世纺织机的构造与原理,纺织坊的工匠历经数月努力,终于成功造出水力纺织机。
“嗯,甚好。给予那些参与试验的工匠每人两百元奖励,还有其他问题吗?”赵立庆觉得这下诸多问题皆可迎刃而解,有了大量棉布,凭借经济手段掌控周边国家便更具优势。
“官家,若在城东河边修建纺织坊,那留给龙卫军建房的土地便不够了,至多只能建造三万余套。”
赵立庆略作思索,“汴京城南北尚有诸多土地可供建房,三万余套目前足以‘汴京卫’安置家属,水车织造坊方为重中之重,需即刻开工兴建。”
“是,官家,臣即刻传达给‘四海贸易’,此外,水车纺织机有些配件易损,需‘武器院’多生产一些。”
“嗯,你将所需配件列一份清单,送至武器院,朕会吩咐他们全力提供。”赵立庆停顿思索片刻,又道:“水车纺织机一日十二个时辰皆在生产,往后需将织造坊的人员分为三拨,每拨操作四个时辰,如此方能确保工作效率,工人也不至于过于劳累。”
“是,官家,臣即刻去办。”秦良快步离开紫宸殿。
赵立庆缓缓踱步到殿门口,目光深邃而悠远。他微微侧身,对着身旁的林桧沉声道:“林桧,去叫三院三司六部的相公们和尚书都过来,朕有要事相商。”
“是,官家。”林桧恭敬地应了一声,随即匆匆离去。
没过多久,相公们和众尚书便脚步匆匆地来到了紫宸殿。
皇帝赵立庆与他们一同围坐在圆桌旁,气氛庄重而肃穆,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皇帝身上,等待着他发话。
赵立庆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今日召集诸位爱卿前来,是为商议如何处理和应对各国来使一事。如今各国来使纷至沓来,我们需拿出一个妥善的应对之策。”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各抒己见。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深思熟虑,大宋的这群最高决策者最终定下了一个策略——文化同化和经济手段并用,通过文化的传播和经济的影响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周边各国的局势,维护大宋的利益。
然而,有一个地方除外,那就是赵立庆心中始终牵挂的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