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忽惊春到小桃枝(1/2)
徐令公开处刑王氏,算是清查二坊镇黑恶势力的开始。
王氏一家和赵臻是亲舅甥关系,赵臻的娘子顾瑶又是徐令娘子的堂妹,他和这王氏,不算是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可就是对这样不远不近的亲戚,徐令也没有半分手软,公事公办。
放到二坊镇其他地主豪绅身上,就相当于杀鸡儆猴。他们和徐令并无亲缘关系,若真被百姓一张状纸告到除害会那里,保不齐身家性命全都没了。
一时间,人人自危。
还不等徐令敲山震虎呢,就有人主动奉上家中超过半数的田产家产,求个平安。
那些靠自己白手起家,行的正坐的直的商人,在徐令面前反倒不卑不亢,成了座上宾。
徐令优待商人,这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徐令就是商人起家。
他当过商人,知道商人的苦头,不少商人为此洋洋得意,觉得自己找到了靠山,不必像地主豪绅一样提心吊胆。
一张张请帖送到二坊镇大大小小的商户手中,他们受邀请来参加宴席,觥筹交错,众人推杯换盏,聊的不亦乐乎。
拍徐令马屁的更不知有多少。
徐令在座上一直乐呵呵接受众人的示好。
有人道,他家中是做粮油生意的,愿意给除害会资助多少多少石粮食。
有人说,他知道走哪条路能弄到生铁来,想来徐令打仗也需要铁矿。
酒过三巡,徐令起身端着酒,笑呵呵地对众人道:“如若不是众相亲鼎力相助,哪来我徐令今日的地位?从前我做商人时,经常为我们商人队伍感到悲哀,俗话说得好,士农工商,凭什么咱们商人地位就低人一等呢?”
把天下比做人,商人就是人体的脉络,不断地运送着营养,供给着改善人体的均衡。
这都是商人逐利的性质所带来的好处。
古时候重农抑商,是受生产力发展低下所限制的。
就是徐令,如果一味地鼓吹商人和商业活动,只怕所管之地的经济就会崩盘。
商业和经济活动是不安分的野兽,需要人为导向和控制。
徐令今天要做的,就是他下一步计划中的第一步。
把商人圈养起来,利用他们逐利的本性,驱赶他们从营养丰富的脉络中,前往更荒凉的地方开辟新的世界。
这句话说的简单易懂一点,就是他要商人为他所用,替他去航海,去探索,去征伐。
而不是蜗居一地,蚕食百姓。
此时这些商人还不知道徐令笑意吟吟的面皮下所想的是什么。
听到徐令如此客气,众人都站起身来,愧不敢当,他们哪里有这样大的功劳哟!真是羞煞人也。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若是眼前这位真能称王称霸,商人的好日子不就来了吗?
众人拍起马屁来更是起劲。
正在兴头上,徐令突然叹了一口气。
孙宝尧忙问他这是怎么了。
徐令四十五度角仰天,神色悲痛,就差挤出一两滴眼泪,“如今天下大乱,我创业未半,周遭群狼环伺,思绪万千,夜夜难眠啊。”
有个胖乎乎的商人问道:“如今徐先生大权在握,身居高位,怎么还睡不着了呢?”
这些商人消息灵通,都知道徐令如今占了徐、胶、通州三地,已经能到称王的程度了,这些人见过最厉害的人,也不过一地太守。
可徐令如今,都算是三地太守了。
这样的人,还有什么烦恼呢。
徐令道:“我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实属不容易,徐州胶州两地有梁国入侵,我把北地百姓跨江运到通州,如今通州百姓约五十万,每天醒来一睁眼,我就发愁这些人的吃喝该怎么解决。可以说,我能有今天的事业,都是拜各位同仁所赐,命之所依,全都在你们手中,我又如何能够安眠呢?”
此话一出,有那些个聪明的商人额头出了一圈冷汗,手里头的酒杯“啪嗒”掉到地上。
一时间,屋子里安静的能听见针落的声音。
孙宝尧立马下跪道:“徐先生言重!同是商人,他们帮您还来不及,怎么会背叛您呢!”
其他反应迟缓的商人,“扑通”一声也都跟着跪了下去,大呼道愿意听从徐令差使。
徐令长叹一声,背过手,道出今日审问行凶的歹人,这些歹人,都是朝中魏家派来的,他们早已经盯上徐令,直奔他家里人来,倘若让他们知道,徐令困守通州,依赖的是众多商人运输命脉,他日他的命运又会是如何呢?
“你们说,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当初我不过是想,安稳做个商人,做个富家翁,可那些黑心的官吏不许我好好做个商人。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我也想过安稳的日子啊……”
众商人面面相觑,总觉得听懂了徐令话里的意思,又好像没有听懂。
有相熟的商人小心碰碰孙宝尧的衣袖,使了个眼色,“这是啥意思啊?”
孙宝尧皱眉闭嘴,沉重地摇头。
一个神情,吓得人头皮发麻。
从徐令话里的意思,他们感觉是不被徐令信任,有人盯上徐令,想和他作对,既然都起义了,干的就是绑上全家性命的事,任谁都会小心万分。
如今徐令是怕他们这些商人被其他人所用,从而危害了他?
“诸位都是经商做生意的,难道就没点人生目标吗?世人看不起商人,都说商人重利轻别离,不是什么好人,可我是商人,我知道大家心中的委屈,咱们和农夫工匠都没什么区别,想赚钱,想过好日子,除此之外,封侯拜相,为天下人崇,难道诸位不是男儿,就没有这个想法吗?”
“有啊,我们都有,可我们无非是卖高卖低,又如何做到封侯拜相呢?”
“这个简单!”徐令侃侃而谈,给众人讲起张骞,讲起后世的郑和,做生意嘛,怎么只能局限跟自己人做生意呢,去西域,去海外,去探索,去征伐,把商人的天花板给撑高点,只要贡献够大,怎么不能封侯拜相了?
徐令给这些人洗脑,让他们明白最人的终极目标,就是为社会做贡献,为百姓提供服务。
前世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在徐令嘴里被运用的淋漓尽致,再加上马克思的某些劳动论,就连提前被徐令打过预防针的孙宝尧,都成功被洗脑了。
有那么一瞬间,他真的感到了愧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