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陈志军的怒火(2/2)
只见词条下,昵称为“砚台煮沧海”的网友写道:青石孕灵猴,大道启长生——评《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昨日凌晨,当我在奇点阅读网翻开这部《西游记》时,扑面而来的并非寻常仙侠小说的俗套桥段,而是如天地初开般混沌磅礴的气息。
作者古庸以如椽巨笔勾勒出的花果山,竟让常年浸淫修真小说的我,产生了久违的颤栗之感。
那座被誉为“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的仙山,绝非简单的场景描写,反倒像是从亘古洪荒中苏醒过来的活物,每一处山石、每一片草木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最令人惊艳的莫过于石猴诞生的过程。古庸将传统神话中的灵石传说,淬炼成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生命礼赞。
当那块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滋养,高达三丈六尺五寸的奇石轰然迸裂时,我仿佛听见了天地间最原始、最有力的心跳。
那只目运金光的石猴,与后世修真文里自带系统的龙傲天截然不同,他的灵性中带着未经雕琢的野性,他的懵懂中藏着道法自然的天真。
这种对“灵根”的诠释,既有着《山海经》般的瑰丽想象,又暗合《道德经》的玄妙哲思,让人不禁为之拍案叫绝。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古庸对修道路途的哲学解构。石猴为求长生渡海访道,这一看似寻常的求仙情节,在古庸的笔下却成了一则叩问本心的寓言。
当群猴在瀑布前喊出“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时,这哪里是简单的猴群嬉戏?分明是众生在命运长河前的犹疑与勇气。
石猴纵身跃入水帘洞的刹那,我竟在屏幕前屏住了呼吸——这不正是每个求道者在混沌中劈开灵台的写照吗?那纵身一跃,跃出的是对未知的无畏,对长生的渴望,更是对自我本心的探寻。
古庸的古白话文笔堪称一绝,既保留了古典章回的韵味,又通过精妙的节奏把控消除了阅读隔阂。
写仙石“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仅仅八字,便道尽了千年光阴的漫长与神奇;状水帘洞“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十二字便绘就了一幅洞天福地的绝美画卷。
这般文字功力,在当今网文界实属一股清流,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奇幻瑰丽的神话世界。
最值得玩味的是回目中的“心性修持”四字。石猴天生神圣,却要历经凡尘劫难,这让我不禁想起佛经所言“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或许作者正是要通过这灵猴的出世,为读者揭开大道至简的真相——真正的长生不在海外仙山,而在明心见性的修行之中。
满心期待着后续章节中,这只承载着天地灵性的石猴,如何在红尘中炼就火眼金睛,如何在磨难中不断成长,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陈志军看着这些评论,心中妒忌的火焰熊熊燃烧。“尼玛,细节至上,这完全就是传统文学的套路,你丫的把它发成网文,而且还是用古白话文发布,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陈志军越想越气愤,手指在屏幕上疯狂滑动,继续查看微博。
昵称为“沧海一粟”的网友写道:“读完古庸的《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我震撼得彻夜失眠!
古庸开篇写东胜神洲的仙石通灵,日月精华孕育石猴出世,那画面感太强了!他笔下的花果山仿佛活了过来,云霞为衣、百兽为伴,石猴一跃入水帘洞时,我甚至能听到瀑布的轰鸣声。
最绝的是‘美猴王’称号的由来——既有野性,又暗合天道机缘。
那句‘今日芳名显时,来日必有灾愆’的谶语,不知道埋下了多大的伏笔?跪求古庸大大快更!另外再多说一句,陈志军的《东游记》就是一坨狗屎,完全糟蹋了‘游记’这两个字。”
陈志军的脸黑得像锅底一样,看着网友的评论,心里很是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