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穿越蓝星我成了亿万富翁 > 第659章 陈志军出击

第659章 陈志军出击(2/2)

目录

令人惊叹的是,这50万套书在短短15分钟内,就如同遭遇狂风席卷,被抢购一空。截至当日,这本书在仅仅9天的发行时间里,尽管印刷量远远跟不上需求,销量却已达到惊人的200万册。

售罄后的半小时内,参与下一轮抢购的预约用户数量就突破了200万。除了首次发行时的火爆场面,之后三次面向预约用户的抢购活动,每次都在15分钟内宣告售罄。

这一现象再次引发媒体的广泛热议,一些心怀叵测的阴谋论者趁机煽风点火,让整个事件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当天下午,叶凡的老对手,作协副主席陈志军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篇评论文章,标题为《流量狂欢正在绞杀文化脊梁》。

文中指出:“近期,畅销书作家的《谁动了我的奶酪?》频繁引发舆论热潮。在这场颜值经济与内容价值的激烈交锋中,躺在快递盒里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究竟是谁动了时代的奶酪?

当淘宝快递载着镀金装帧的书籍碾过实体书店的门槛,当帝王蟹水族箱的冷光取代图书馆的暖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华夏出版业正在经历一场比盗版泛滥更为可怕的危机。

林思婉现象并非文化破圈的传奇,而是资本、流量与虚荣心相互勾结的一场慢性文化屠杀。

数据背后的文化荒漠——《谁动了我的奶酪?》9天售罄200万册的‘奇迹’,恰恰印证了文学消费主义的末日狂欢。

那些涌入‘非凡文化淘宝自营旗舰店’购买该书的消费者,真的是被书中文字的魅力所吸引吗?

答案是否定的!他们购买的不过是印着林思婉名字的书形奢侈品。据燕京娱乐报记者的调查数据显示,28.7%的包裹在高校快递点被拆封后,消费者仅仅是为了发朋友圈炫耀,书籍根本未曾被翻阅。当塑封完好率成为炫耀性消费的标志,我们看到的并非阅读热情,而是文化景观的严重异化。

部分同行将这一现象鼓吹为‘行业破冰’,却不知冰层之下涌动的全是资本的毒液。如今,出版社的选题会已沦为网红匹配现场,编辑们拿着作家简历,如同挑选橱窗模特一般评头论足。

林思婉等人总喜欢用‘打破精英叙事’来美化这场文化暴动。然而,剖析其所谓的‘创新模式’,内核依旧是娱乐圈那套造神逻辑。

那些自称被其吸引的‘新读者’,三年后还能记得书中的任何段落吗?不会的,他们只会记得如何以45度角拍摄鎏金书封。

当‘廖晓勇文学奖’得主的首印量不及林思婉单场的销售量,当‘康倍斯文学奖’作品在书店积灰,而林思婉作品的腰封却被奉为神明,这不是文化的民主化,而是文明的退化!

在此,我呼吁所有文化从业者:立刻停止用‘破圈’为媚俗行为开脱!

真正的文学,不需要快递运输带来的急功近利,不需要追求每秒转化率的畸形审美。那些被流量裹挟的出版社终将明白,今天你们亲手拆除行业门槛换来的金钱,明天就会成为埋葬文化尊严的棺木。

当林思婉的帝王蟹水箱映照出我们所有人扭曲的倒影时,该被打破的不是‘行业滤镜’,而是这场集体癔症下的文化溃败!”

作协副主席陈志军发布微博后,便指使一帮追捧者在评论区摇旗呐喊,极力塑造自己作为华夏文坛良心、敢于直言真相的公众形象。

凭借近四百万的粉丝基础,再加上作协圈子里一众关系密切的朋友,不少因顾虑陈志军身份而选择附和的作家以及娱乐板块一众媒体的推波助澜,讨伐林思婉的声浪再次被迅速掀起。

出人意料的是,在陈志军的一系列操作下,林思婉和她的新书热度不仅没有被打压,反而预约量持续攀升。与此同时,陈志军也借着这股舆论热潮,成功让自己名声大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