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再来(2/2)
王景行抬起头,眼中满是肯定,对刘姐说道:“刘姐,这幅《墨竹图》是真品!”
接着,他详细解释道:“从笔墨特征来看,完全符合郑板桥中晚年的绘画风格;纸张材质是清代中期典型竹纸,历经岁月,特征明显;题诗、款署和钤印,各方面都能相互印证,高度契合郑板桥的创作特点,所以,这必定是真迹无疑。”
刘姐听了,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那笑容里,似乎早就知道这个结论,她语气平静地问道:“那这幅画值多少钱?”
王景行清了清嗓子,认真地说:“郑板桥的书画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一直备受追捧,价格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因为作品的尺寸、题材、创作时期等因素,价格区间差异比较大。”
“您这幅《墨竹图》尺寸不算大,题跋用的是典型的‘六分半书’,而且从款署可知,这是郑板桥在潍县任期内的作品。”
“这类标准件在市场上价格相对比较透明,考虑到当前的市场行情,我给您出个诚心价,三百二十万。”
刘姐听了,眼中不易察觉地闪过一丝惊喜,但她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恢复了那副平静的模样,说道:“那这个鼻烟壶呢,你也给看看。”
说着,她打开那个精致的小盒子,将鼻烟壶放到桌上。
王景行从桌上拿起鼻烟壶,放在手中仔细端详。
这鼻烟壶高6.8厘米,呈扁瓶形,细颈阔腹,铜胎画珐琅工艺。
壶身两面开光,里面绘着西洋母子图,背景是巴洛克式建筑,色彩鲜艳夺目,颈部还装饰着缠枝花卉,底书蓝色“乾隆年制”楷书款。
乍一看,确实有几分乾隆珐琅彩的韵味。
然而,王景行很快就发现了端倪。
他轻轻敲了敲鼻烟壶,凭借多年把玩古玩积累的手感,感受着胎体的重量,说道:“刘姐,这个鼻烟壶是后仿的。”
“您看这胎体,拿在手里明显偏轻,铜质和真品乾隆时期经过精炼的铜相比,有很明显的差异。”
说着,他指着鼻烟壶上的珐琅彩料,继续解释道:“再瞧这珐琅彩料,颜色过于鲜艳亮丽,缺少真品那种温润柔和的玻璃质感。”
“还有这人物面部的描绘,显得很机械,衣纹线条也生硬刻板,这些都是晚清民初仿品的典型特点。”
“另外,这款识,书写得过于拘谨,和标准的官窑款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王景行顿了顿,缓和了一下语气,接着说:“不过,虽说它是仿品,但也并非毫无价值。这是清末民间作坊仿制的精品,属于‘老仿’范畴,在古玩市场上,还是有一定收藏价值的。我给您估个价,三万吧。”
刘姐听了,脸上的神情依旧平静,只是说道:“啊,原来是仿品啊。我还以为能值不少钱呢。那这价格还能再高点吗?”
王景行无奈地摇了摇头,一脸诚恳地说:“刘姐,这已经是它合理的市场价格了。老仿虽然有收藏价值,可和真品比起来,价格确实差得很远。”
“您要是想出手,这个价格在市场上是比较合适的。”
刘姐听后,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心里权衡着,过了一会儿,她点了点头,说道:“行吧,那也卖给你。反正放在我手里也没什么用。”
王景行笑着说道:“好嘞,刘姐。咱们这就办手续,我马上给您转账。以后您要是还有别的好物件,还来找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