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大秦:血手人屠秦公子 > 第78章 赵高仓惶而逃

第78章 赵高仓惶而逃(2/2)

目录

一个接着一个质疑声犹如犀利的剑芒,穿透赵高的胸膛。

“大王,请听我解释!我无罪,真的!”他慌乱得面如土色,跪倒在地面。

尽管赵高已是太监,但这时代太监的身份仍然保留官衔,虽不高但却并非贱民。

他们的地位在这个时候比后世的同类要高出一些,至少拥有合法的身份。

“无罪?你的‘监察网’之事你都无法自省,这意味着,这权力只属于你一人,连寡人也无法插手吗?”始皇冷笑道。

本想为李斯鸣不平,但话说出口后,始皇察觉到其中似乎蕴含了更深层的意义,隐约触及到了赵高的野心。

“掌管这样一个庞大的势力…你在计划些什么,老狡猾的东西?”

秦始皇繁忙的政务中,对罗网的插手并不多,毕竟每日要审批一百六十斤文书。

然而罗网却几乎是由赵高一手打造,借助国家资源和他的名望得以迅速扩大。

此刻,始皇意识到这个曾经倚重的密网不再受控。

“嘶……”赵高压惊得毛骨悚然。

一时之间,他才明白自己搬起了什么沉重的石头在砸自己脚。

始皇的心思如海洋深邃,不可预测,这让赵高压根无法应对。

恐惧让赵高低陷在崩溃的情绪中。

“大王,我知道错了!我真的知道自己错了!”再无力反驳,他唯有不住叩首认错。

“等小三儿回来时,自己扇自己的耳光向他认错,然后把你们的网事名单交给他,你自己看着办。

”始皇吩咐道,没有丝毫留情。

赵高中招般疯狂抽自己耳光,但怨恨的火花在眼底一闪即逝。

但这一切始皇并未注意,毕竟揣测别人心计是一回事,但在李斯头顶洒盐呢,可能性太小了。

毕竟,李斯身为国监,权倾一时;将来他更是储君、大秦之王,难道会为了些小事猜忌秦王朝的最大功臣吗?特别是这个人,他的亲生儿子。

当初扶苏招募人才,将许多有能力的人引荐朝廷位。

他有过什么不当行为么?因为彼时尚是长公子,未来帝国。

如今接班者则是李斯,在嬴政眼里,他不太可能做出令大惊小怪的行为,甚至,他可能都想成为那个太上王,享受轻松时光了。

听到此,秦始皇心中有了别样滋味。

“嘿,这样也不错!真痛快!”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那小儿子享受成果的情景,他这位父亲处理繁重政务,甚至一年只有年关才有短暂的休息时间,相较而言,李斯的生活简直如同神仙一般舒适。

他不禁笑了,再次唤回思绪,“好了,让李斯带走你的半张面孔做赎罪,这耳光留着白浪费,走吧。

”说完挥一挥手,释放了他的命令。

但内心的怒火却燃烧到牙缝。

原本就承受了不小的打击,此刻心情愈发糟糕。

朝着扭曲的心理状态,迈出了一步转变。

咔嚓咔嚓!!!

邯郸城门外,一批身披精钢铠甲的百战勇士自内而出。

在城门前,将闾部署了整整四个身穿四百套百战穿金甲的将领镇守四门。

入城者必准,出城则拒。

有些人仍然不解,为何今日站岗戍边之兵突然增多。

关键在于,这些兵士毫无表情地看着前方。

但许多人并无暇深思,新年初一喜气洋洋,大家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中。

秦兵集结事件尚未对外公开,知情的人数还相对较少,仅限于消息较为灵通的一方。

百姓并未多虑。

甚至有不少人诧异,无需通关文碟便能进城。

这么多人站岗到底为了何事?

二位衣冠楚楚之人从正大门步入城中。

心中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进入城门。

正如预料中的,众多人群已经将门口层层封锁。

“为何不让我们出城?”有人质问。

“你们这是何意,我家外公乃是秦国士人,你们赶快闪开,否则耽误了我家公子,你们能担待得起吗?”某人喊道。

“秦军想要干什么,为什么不让我们离开!”人群喧哗不断。

大多数民众并不知秦国集结八百士兵之事。

他们在门口叫嚣推挤,却被秦兵中的精锐锐士拦截阻绝。

无论男女老幼,只许进,决不允许出城,这是将闾严令。

二人心中愈发不安。

果不其然,那股坏预感应验了。

他们还未回过神时。

只听围观人群响起阵阵躁动,紧接着城墙上的秦军主动让开一条通道。

咚咚咚咚!

沉重的步伐声逐渐靠近,无形威压尚未到达,城门前已是一片动。

当人影显现时,全城哗然而惊。

邯郸众人尚不知,魔王将在闾已悄然抵达这座赵国都邑。

在众人注目中,那身黑色的盔甲连手指头都被裹住,无人敢触碰丝毫。

“‘宁见公子脱甲,不见王孙披袍。

’这就是在下听说的战国谚语吧。

”其中一人声音微抖地说道。

是的,眼前这套铠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使不识其人,也能认得出这是出自谁之手。

关于将闾的形象特点早已人尽皆知。

“这……秦的第三公子?”另个人浑身冰凉。

然而还没等两人作出应对。

已有两位秦兵走到身后。

“二位请随在下来此走一趟。

”其中一人礼貌但不容质疑地说。

啊!

两人顿时心头一沉。

他们来邯郸是走亲,却不曾料想事情发展成这样。

“两位是秦来的贵客,实是家母托我们前来相见。

”其中一位连忙开口辩解。

“详情容后面详谈即可。

”秦士毫不为所动。

如嬴政言中所述,经历年岁更迭,很多贵族世家早已销声匿迹。

想要将根基斩断,不易,且难找线索。

在这种困境下,韩信提到了计策。

凡人富贵之态可见一斑者,家中必然有钱粮,十之七八为王侯之裔,要么就是达官士族出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