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武安君将闾(1/2)
马蹄声越来越近,逐渐显露出将军将闾的真容。
他是队伍的前锋,黝黑的盔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散发着诡异的阴霾。
哒哒哒哒!!!
每一记马蹄声如同重锤落在刘邦心间,他是个小混混,哪见过这样的气势?
“呵,废物。
”韩信抱胸站在一旁,嘲讽一声,不再理会刘邦,转过头来,双眼闪耀着炽热的目光凝视将闾。
即将到来的将是吕将闾的风暴。
韩信早已洞悉,秦国的强盛,往往来自于消除诸侯贵族的潜在隐患。
的确,他们就像顽石,成为秦国统一体系中的难题。
不少人并未理解个中原因,可能是历史的时代局限,也或是秦始皇的苦衷。
但无论如何,贵族们的桀骜不驯就像埋下的定时,总有一日在大秦根基动摇时爆发。
他们是权贵,他们的财富和影响力超乎常人,追求着超越寻常的贪婪与野心。
一旦秦帝国垮台,他们绝不会袖手旁观。
甚至韩信都能想象届时大秦国势疲惫的画面。
而如今,将闾恰在此时崛起。
临淄十日内连续三次齐国。
外界只看到将闾残暴,殊不知在韩信眼中,他执行大秦统一意志的决心,无一不利。
这对整个大秦而言,无疑是利在千秋的行为。
在局势稳定后,上千精锐秦兵警戒环顾四周,提防任何可能的暗袭。
越来越近的将闾,仿佛一道不可逾越的壁垒。
随着战马戛然而止,场内顿时躁动起来。
人群之中多了新的身影。
那就是秦始皇嬴政。
尽管疾病缠身,这并未影响到日常生活。
但从长远角度考虑,疾病无疑会严重影响其生命。
而此刻的出现,更是引发了热烈的情感波澜。
对平民而言,秦始皇近乎神话般遥不可及,仅能在传颂中一窥其风采。
许多人聚集于此,只为一睹他的尊容。
秦始皇稳步迈出了宫殿大门,在城门迎接即将来访的将闾。
“战国第一。
”有人惊叹。
“嘶,看起来好文质彬彬的样子啊!”又有人说。
即使半个脸掩藏,依然看出年轻,“这小子不满十八,如此残忍,传言真是不假。
他在楚国,真的数十万人?”
城墙门口议论四起,满是与振奋。
自两年前
距战场仅剩百步,周边环绕着众多围观的平民百姓。
本该驱赶他们离去,然而嬴政看到将闾如此欣喜,便决定让他们留下以示恩赐。
对于刺客,有\"三哥\"这样的大师保护,他对安全毫不担心。
这么短暂的时间,将闾竟能应对那么多且毫发无损,他怎能被小小刺客吓退?
哒哒哒哒!!!
距离拉到两百步开外,将闾下了马。
这算是对君王最基本的礼仪。
身后百名近卫也紧随其后纷纷下马。
他们则驻足在原处,静静等待。
皇帝亲自迎接的到来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荣耀,足以令一个武将在一生中为之自豪。
但对将闾而言,这显然非头一回了。
“小三儿,这次你的出色表现实在给我大大挣足面子!”还没走到,嬴政就朝将闾胸口用力击了一拳。
不过这一拳下去,连他自己都忍不住龇牙吸气——这家伙的护甲似乎挺硬!
“好家伙,活埋三十万楚兵,感觉如何?被人连续滋味想必不美妙吧。
”说着,嬴政一脸坏笑。
终于有一个可以分享当年自己孤独感受的人了。
其实,针对自己的从未真正停止,数量庞大到难以统计,尤其是在那次平定了赵地叛乱,他曾下令坑杀了大批赵国投降者,结果却是反激起了更多的刺杀,每天都如影随形。
“还不是为了替父减轻一些压力嘛。
”将闾轻声说道,这番话让嬴政一时失笑。
事实上他说的没错,他并未料到平日少言寡语只懂冲锋的小三儿,说起笑话来这么逗趣,这让他的紧张确实缓解不少!
自荆轲行刺后那一年起,直至今日,几乎再没有发生过针对自己的刺杀事件。
也许是因为仇人被将闾杀得少了,更可能是因为将闾以一人之力扛起了几乎全数的敌意。
如今人们已开始怀念那个平静无险的秦王时期,将闾横空出现后,世界仿佛变了天。
危险度提升了成千上万倍。
在众人记忆里,在那之前,嬴政仿佛一直是慈悲的明君形象。
于是,他开腔道:“咱们走吧,宴席早已备好,姑母也在那边,尽管她来自楚国,但她此行并非为了战争,纯粹是来与我们共叙旧日亲情、聚会,看看咱们的侄辈们。
”
他生怕将闾误解他的想法,而他对姐姐的关心也是出自真诚。
嬴政从小就被当作人质送往别国,在那时,他饱受欺负、被人歧视。
姐姐就是那段困顿时期的守护天使。
“父亲,你不会因为我这位姑母的原因而对楚国有所顾虑吗?”他转问父王,心中暗想那亲切的形象或许会做出妥协。
面对这个仿佛永远温柔的父亲,一切似乎都有可能。
“胡说些什么,我怎么会因她的关系妥协?面对原则问题我还是分得清楚轻重。
”嬴政面带愠怒,实际上内心明白分寸。
家庭情义和国家大义间,他自有坚守。
闻言,将闾这才放心下来。
不论姑母到来与否,他的策略不会改变,那就是为了秦国世代传承的大业。
他对待楚国的战争计划早就严谨细致,目标在于彻底掌控。
虽无法彻底清除所有叛逆,但他有信心至少消除百分之八十,将楚国置于大秦统治之下。
当这位贵族身亡,其财物便尽数归秦,使得国库骤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