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大秦:血手人屠秦公子 > 第37章 这个时代已然截然不同!

第37章 这个时代已然截然不同!(2/2)

目录

王子尚且能够做到这样,对自己的亲属都无法留情,在这种背叛的情形下,又怎能轻易手下留情?

这是众多将领和士兵的思绪,许多人甚至觉得自己,即使面对的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如果也在乱军之中,也能够在内心深处毫不犹豫地下此狠手。

这是为何呢?

姬将闾无数次问自己,无法释怀,这位“亲戚”不是已经安心于富贵乡间的日子了吗?为何还要去追求什么封诸侯、建国的事情?

这个时代已然截然不同!

“最终还是软了。

”姬将闾自省,审视内心的软弱,在月光明照星空的夜晚里凝视着这一切。

然而,在星辰下的这片微光,让许多在死亡逃亡中挣扎的叛军陷入绝望,求生之路变得更加渺茫。

尖叫声、杀戮的嘈杂声持续不断。

新郑的居民们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只知道自公子秦始皇派姬将闾平乱,一夜赶往新郑并快速封闭城门以来,城中的安宁瞬间变为残酷的现实。

即便是一只鸽子也会遭箭矢击落。

城市里的人,时而会听到让人揪心的哭嚎声,这声音最初的源头是旧韩国宫。

六个万人的规模,即便杀与藏躲并非易事,一万的秦国精兵以及两千名大太刀精锐士兵彻夜搜索,直至黎明。

第二天清晨曙光洒落韩王宫上空,随处可见的则是鲜血——无头的死尸堆积成山。

一些起得早的人,壮着胆子靠近一看,立刻被吓得无法自制。

城门口更是堆积如山的首级,那六个万人的头颅高高堆砌在一起。

每一副面孔都透露出垂死之际的恐惧,那些或多或少与叛乱有所瓜葛的人无不瑟瑟发抖。

六个万多人被无情地了,包括很多宫廷贵族。

有人曾期待日出后杀戮将停止,因为此次的行动似乎重创了叛军主力,剩下的残余力量想必很快就会土崩瓦解。

但这只是美好的幻想。

他们的想法过甚乐观,并高估了战国三公子秦三公子的心软程度。

杀戮并未停歇,长达半个月的新郑都没有一丝的消息传入秦国决策阶层。

经过如此长时间的准备和积累,秦国已经不愿坐等敌人削弱,进攻楚国的时机到了。

就连守护边陲的蒙恬也将被调回增援。

\"此次对楚作战,你们有什么看法呢?\"始皇帝于保和殿询问众人,包括名将王翦和蒙武,年轻的蒙恬也在旁边聆听。

“灭楚战役非同寻常,恐怕需要近六十万的大军。

”王翦谨慎预测了一个最低的数量。

始皇敲打着书案,习惯在保和殿这样的私密空间讨论国家大计。

六十万的大军,几乎耗费了秦国的全部底蕴,商鞅变法之后集结起所有的秦精锐部队。

动员的军队规模太大了,这意味着几乎是全力以赴,万一失败,带来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甚至秦国可能承受不住楚国施加的压力。

“李信有什么看法?”赢政转身看向他。

在攻灭燕国与齐国的过程中,李信的表现异常抢眼。

尤其是在将闾正面攻击时,李信的侧翼包围战术也展现出了不小作用,尽管大部分的光环环绕在将闾身上,但不可否认李信发挥了重要作用。

赢政深思熟虑地研读战役记录,逐渐发掘出李信的亮点。

知道他在齐国坚守后,立即调他班师回朝。

或许历史有了微妙的变化,“二十万兵马就能击败楚国。

”李信心态坚定地说道。

呼!王翦刚刚还在谈论六十万兵马,这会儿却被李信砍一半提出二十五万的提议。

赢政眼中闪烁光芒:不愧是小三是挑选出来的将军,有胆识!

他对李信这样的性格非常欣赏,行事大胆,言无不发。

但考虑到秦国庞大的六国统一战局,若出动六十万兵力,压力过于巨大,难以得到充分休养生息。

一旦战败,统一天下的愿景恐怕要化为泡影。

“哈哈,好。

”赢政起身笑道,不过也没有立刻做出决定,“小三子那边有何动态?”

在大战正酣的关键时刻,时机稍纵即逝。

如今若是按兵不动,冬天到来时环境恶劣,很难再发动攻势。

而且新年之后,楚国会更加有所准备。

如今赢政计划乘楚国措手不及之际,抓住六十万主力军还未分散的时机,一举攻向其都城寿春。

“到目前,新郑仍无任何消息传来。

”赵高出声道。

他虽左耳受伤,但仍保持枭雄风范,忍而不发,并未借此向赢政抱怨或要求庇护。

即使赢政询问,也只是轻轻带过。

“已有半个月,仍旧无新动态吗?”赢政内心微显担忧。

他启用将闾后,心中难免生出一丝不安,甚至考虑到了不用他领军的问题。

面对被称为“战国第一杀神”的三公子,即使是无力自保的大贵族也会被连坐九族,他的狠辣程度无人能及。

这次选择新人,既是避免引起对方激烈反抗,也是战略考虑的成熟,不是急于排除异己的手段。

“李信,你负责指挥前锋。

”赢政用力拍案起身,宣告道:“我赋予你二十万部队,速战速决,直抵寿春。

“末将领命!”李信应声而立。

“蒙恬担任副帅。

”赢政豪迈下令,他看准李信天赋的同时,也知道他冲动的性格有所缺点,故需配以稳重的蒙恬辅佐,管理二十万军队。

王翦犹豫道:“大王是否还要告知秦国的三位公子?”仅靠区区二十万兵额就显得过于轻率。

对于将闾这样近乎恶魔般的战神,若是他在场,想必不会有任何异议。

关键在于,据王翦了解,每当战斗开启,将闾都会首当其冲,后面紧紧跟着几队手持棍棒的亲随。

无论是哪个千米内的敌军将领,都将立刻遭受他们铁棒的一击而丧命,宛如战场上的神器般的屠戮者。

哪怕面对二十万敌军,王翦相信只要由将闾领军,楚国也绝不可能安然无损;但是面对李信时,王翦仍然持保留态度。

“关于三弟率领的反叛军,封锁新郑之事暂且不需通报。

”赢政挥手示意道,语气中带着疲倦。

“我已经接受这个决定为将令。

只是……韩国内部的叛乱中混杂着将闾亲眷的信息。

赢政目光闪烁,虽不清楚如何取舍,但他内心祈祷这场纷争能尽量平和收场,否则他深怕那个昔日忠诚的下属会陷入疯狂。

随后,李信提出了他的作战计划与战略布置,赢政听了点头赞许,而王翦虽觉得有潜在的问题,见皇帝满意也没再多言,只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

“就这样决定了,速去部署吧,立即南下,时刻准备侵犯楚国。

”赢政大笔一挥,做出了指令。

随着群臣散去,养心殿内只剩下他一人,凝视着晨曦下的殿堂,新的一天忙碌且充满了战事的阴影。

将闾成了那柄致命之槌,他需要小心翼翼以应对。

事实上,赢政考虑问题很简单:希望李信的二十万大军南下能顺利获胜,哪怕万一战败,镇国的杀神将会闾作为最后底牌出征,损失也是在可掌控的范围内。

但如果真的走到极端,那就不再是仅仅死伤士兵那么简单,他会希望楚国能明智一些,避免不必要的反抗加剧局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