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旁观者忍不住屏息(1/2)
“这些混乱深深影响了秦国的统治权威。
”李斯平静地说道,目光不露声色地瞥了将闾一眼。
然而只一眼,李斯迅速收回了他的眼神。
那种锐利的杀意仿佛刀光剑影,让李斯的双眸都无法承受。
“诸位有何良策吗?”秦王赢政揉着眉头,明白新领土必定会有暂时的混乱,尤其是在某些有心人暗中的情形下,纷争只会更多。
“启禀大王,愈来愈多对旧国感到不甘心的百姓加入了。
”李斯点明现实的挑战。
李斯才德皆高,名声赫赫,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后来和赵高勾结篡改圣旨。
李斯的智谋与贡献早已广为称颂。
他所提出的攻防策略和对各国的分析,即便就连将军将闾也无法找出明显的瑕疵。
假如按部就班,一统六合之事几乎可以说是十拿九稳。
“恳请陛下严惩三位公子,以此回应天下人的期待。
”长久等待机会的昌平君立即出言请求。
赢政的眉头已然深锁。
真的惩罚将闾,这件事非同小可。
一旦惩处,便默认了他是错的,杀害农夫是大错特错的。
虽然秦国全国上下对于农夫集团动荡喧哗不断,但他们覆灭的进程仍然稳健进行。
犹如春风拂过后的野草,烧尽一茬还有一茬。
因此,赢政决定此次彻底清除全国范围乃至占地区域的农体——因为他们实在过于威胁人心。
若农再发展下去,其潜在势力之庞大无人可知。
全世界最多的群体是谁?自然就是朴实的农民们。
当他们凝聚起来,那力量足以令赢政畏惧。
农家成立时间短促,却在赢政拿到核心名单后让他不寒而栗。
核心中有这么多骨干,外层组织又该有多少呢?必须连根拔起,不留余烬。
此刻处罚将闾,无异于承认秦国失误与农夫无辜。
后果将使秦王和将军威望蒙羞。
全局动荡,人人不安。
昌平君此举背后意图何在?将军王翦皱眉质疑。
此时廷臣间弥漫的是愤怒与不满,将军府中众将皆已群情激动。
“如今大局初稳,若无法严惩公子,面对民心浮动局面如何掌控?”然而,昌平君表现得冷静。
的确,严惩将闾可以迅速抚平民愤。
然而秦王赢政心中却不允许这么轻易了结。
眉头紧皱间,昌平君则保持着淡漠姿态,静静站立。
“武安君有何见地?”赢政将注意力转向始终默然不语的将闾,期待着他的表态。
一言未出则罢,这一开口,立刻引来了众人的注目,仿佛一道电流瞬间传遍全场。
心跳随之加快,仿佛预感到了风暴前的寂静。
秦王凝望着将闾,屏息以待。
“末将在下的指令,足矣扭转乾坤。
”
此话甫出,震撼天下。
人人都难以置信。
眼下楚魏之外,即便秦国已据有之的燕齐韩赵之地,在某些精心策划下,民众的情绪已经开始反弹,反对之声汹涌澎湃。
由于这段时间,各方势力在全国各地都抓捕农家人。
抓到即行杀害,景象惨不忍睹,鲜血流成了河。
近十万人命丧其中,还有更多人非直接致死难以计算,仅列出的死亡人员名单中就接近此数目,囊括了整个烈火堂所涉及的所有势力范围,甚至涵盖了部分分舵的地点。
这些行动让许多农家人士不解为何秦国会下此狠手对待他们。
此事的影响之深远甚至可与历史上焚烧书籍、儒生的相比肩。
姬将闾的恶名由此大盛。
不仅在整个燕齐一带流传,就连秦昭襄王第三个儿子、以残暴出名的“屠夫”的声誉也因此得以确认。
“哈哈哈,我就知道你总有应对方法。
”秦王嬴政得意地笑着道。
嬴政的话语透出满满信心。
虽然事件看似棘手无比,实际却是很难妥善处理:既要平息民愤,又不能让秦国公开认错;既得安抚人心,又不能惩罚罪魁祸首姬将闾,这是一个棘手的任务。
李斯提出问题后,显然也是深知难处而陷入了沉默。
姬将闾抽出一张竹简,从容道:“巧妙的计划皆在竹简上。
”
众人齐齐望向那张竹简,特别是昌平君,更是睁开紧闭的眼,疑惑地看着姬将闾,难以相信会有解决方案存在。
秦王嬴政满怀期待地展开竹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字。
这些字并不小,立即吸引了秦王的目光,他开始仔细研读。
瞬间阅毕,他的脸色陡然一变,冷汗顿时滚下额头,因为这三个字是——“净田令!”
这两个字仿佛具有魔力般,勾起了他的忧虑,让他想起了那个令齐国十天之内三地大肆屠戮的政策,“清净齐邦”。
看到这两个字开头,秦王心中已明白事态严重,他假装冷静将竹简收起:“这事以后再说。
”他的眼神已经泄露出了焦虑。
然而,姬将闾依旧眉头深锁,对他的宽纵和犹豫表示困惑。
或许在姬将闾看来,这是一次绝佳的除患时机,只是最后秦王还是未能下定决心彻底解决这件事。
王贲,跟随在姬将闾身后,不自觉地露出嫌弃的表情。
他在心中暗骂:谁他妈干的!齐国的事情也就罢了,要是把这股疯狂带往其他三国旧地,将会掀起一场席卷全国的腥风血雨,说不定连秦国本身都会受到影响,无法收手。
想象那种尸横遍野、鲜血横流的惨象,王贲都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正当这时,姬将闾脚步猛地停住了。
前方,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撞了上来。
\"站住。
\"将闾抱臂胸前,神情淡然。
他是赵高。
那次在六枚骰子全数失败后,赵高曾主动献上耳朵作为道歉。
刚刚退朝的大臣们此刻也都停下了步伐。
不少大臣,尤其是像昌平君这样倾向于议和之人,认为将闾与赵高间的对立犹如犬争残羹,互相撕咬。
以往赵高遭到将闾和王贲毒打之事已是公开的秘密,虽然秦王赢政心中明白,但并未过问。
现在他们再次碰头。
“割了他的耳朵。
”将闾命令王贲道。
王贲震惊地看着眼前这位长公子,赵高是秦王最宠爱的大臣。
竟然要割耳朵?
王贲觉得这位三公子的举止过于过分。
尽管如此,将闾未再解释,王贲迅速挥手,附近的守卫冲来,王贲拔起青铜剑在手。
\"你们想做什么?\"赵高冷汗淋漓。
嗖!王贲身手不凡,而赵高毕竟也只是个寻常之人。
啪嗒!一声脆响,寒光闪动,赵高的耳朵应声落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