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受(2/2)
瞧瞧我那宝贝儿子,只会写十个字的捷报,以后我一定得狠狠批评他,这么多次作战,竟然连详尽的战报都不知道如何书写,真让我气愤!必须重重严惩。\"
嘴上严厉警告,实际上嬴政却满脸骄傲。
大臣们低下头,心里明白君主不过是炫耀自己的骨肉之情。
这下,王翦也无法忍耐沉默下去,他恭恭敬敬地建议道:“或许前线事务紧急,来不及详细撰写?”暗示情况紧急,来不及深入记录。
秦王政:“胡扯,王翦将军征战多年,哪有过这样的战报?如此紧急!我看那年轻人必是自傲过甚,信手写下敷衍之词。\"
王翦低垂目光,无言以对。
秦王政亦觉过于张扬,轻咳一声,掩盖过往的话语。
实际上,回顾历史,秦王政的儿子们可谓低劣之辈层出不穷。
没有最不堪,只有更糟糕,都只是无用之人。
扶苏和胡亥尤为出名,前者智愚平庸,后者两朝即灭。
原本强盛的大秦帝国,在他们的手中几年间消亡。
如今有幸拥有这般英勇善战的公子,秦王心中充满了安慰和喜悦,但却无人与他共此快乐。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受。
昌平君忧虑地询问:“大王,您的大公子扶苏有没有任何消息?”
秦王政皱紧眉头,暗自思量,仿佛忘记了自己的长子。
生死未卜。
窗外风雪交加,战火仍肆虐于齐地。
净齐对策实施后,残忍的杀戮全面开启。
鲜血在此地如红色野花般绽放,一介儒雅中年人倒在地上,身后的已成河血。
屋檐之上,张良满含悲愤,捂住孩子的嘴,痛心地看着至交好友和全家人死于齐军之手。\"看吧,那便是暴秦……孩子长大了,定要!”耳边,传来秦军嘈杂的叫嚣之声:
“奉奉承公子之命,执行净齐策,凡敢于反抗者皆夷灭九族!”
这一天,全齐国上下哀哭、屠戮,历史记住了这一刻,秦军的凶狠自此成为“真真正正”的暴秦,标志着残酷王朝的崛起。
此消息如同雷鸣,在临淄的每一角落回荡。
净齐策,其影响力远及千年以后仍使人恐惧。
年终本应是个庆祝欢乐之际,然而秦军的降临彻底改变了一切。
世人视秦为暴君,但他们忘记了昔日秦朝何曾施暴待人。
即便面临百越入侵、匈奴侵犯时,秦国百姓并没有袖手旁观。
他们利用秦国内部的战争策划反叛。
因此,将闾果断推行了净齐策,将所谓的圣人们驱逐出社会——让他们连安息之地也难觅。
鲜血染红大地,凄厉之声穿透了齐王宫,那背对世间纷扰的将闾内心却早已平静如湖。
面对过往的轻率之举,如今强大和冷静的他无谓回首。
而对于那些作乱之人,他只有一个信念:让他们连复仇土壤都不会存在。
只因一场滔天血狱的开始,在这临淄齐王宫中。
缓步转身,他扫视一眼。
没错。
并非秦国士兵的踪影。
却忽然在这齐王宫殿内出现。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将闾神色微凛。
今朝已有很多意外之事,这女人大抵触动了某些尘封的记忆暂且不说。
可眼前这些人的身份又是为何呢?
他颈筋微拧:“当今竟仍有胆子闯进王宫者,有趣。\"
一只小鸟似的轻悄跑到将闾身侧,细声道:“是农家的人。\"
即使多年未见,声音里并无疏离,依然是那种令人心安、冷厉的气息。
此刻,在这惊鲵心中,涌上些许感慨。
“农家?”将闾淡漠开口。
说来农家,在战国时代的势力不可小觑。
众家林立,虽大多农人出身,但也正因为世上的农民太多,使得农家能吸引大量门徒。
夜风刺骨,月色如霜。
这些农家人看不清他的面目,误将他认作普通的秦国戍卒。
有几人嘴角勾起嘲讽的笑容:“哈哈,你还想隐瞒?现在还想说什么?分明是秦国打入内部的奸细。\"
“残暴秦王理应人人共讨,我农家乃对抗秦的第一先锋。
想来未想,却在此发现了你这个隐藏其中的眼线。\"
话落间,已有几声低喝:“杀这个妇人。\"
“还想逃去何方?区区一员秦国散兵难道还能救得了你?”
只见这些农家环围过来,气氛逐渐凝重。
此地本为秦王宫殿,此刻宫外叛乱不绝,军士们纷纷外出平乱。
而齐王这里仅留下寥寥数十人坚守。
防备空隙大得出人意料,对这批农家人来说简直如履平地。
将闾心知肚明他们如何进入,却并未表现出惊讶。
“愚妄,真可置人于死地啊。\"他轻轻感叹。
他们实力非同小可,即便在农家之中可能属于精英。
但那些言语里透露的傲慢,让他的杀意油然而生。
农家人胆气已不小,竟无视朝廷规矩,狂言挑战权威。
“原以为无人敢正面对峙农家长者,却不料江湖力量纵再庞大,也无法抵挡这无知的狂妄啊!”
一道清亮的银芒闪现,刹那之间犹如星辰耀眼,似乎在一瞬间,又仿佛亘古永续。
惊鲵目瞪口呆地望着这一切。
仿佛眨一下眼睛的功夫,那画面已变。
将闾回到了原本的位置,毫无异样,恍如刚才一切并未发生。
噗通一声……
几声沉闷跌倒的声音回荡,追赶他们的农家众人纷纷倒伏于地。
然后,令人悚然的瞬间,他们的脑袋滚落,血花四溅。
青鲵并非软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