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大秦:血手人屠秦公子 > 第8章 嬴政眼神变幻莫测

第8章 嬴政眼神变幻莫测(2/2)

目录

军队就是这样,尊重强者的决断,并无需复杂的情感纠葛。

他深信,经此一役,将闾将一飞冲天,领导千军骑马长途奔袭千里,这是需要何等胆识、自信和决绝。

王贲心中默默赞道:可怕的战斗力,精准的战役指挥力,以及他对战况及人心拿捏恰到好处,这便是他在心中永远尊奉的战神。

他立即笑着说道:“要通知蒙武方和王翦将军,仗已打完。\"

的确,战场还未亲临便告落幕,他们期待于战报中得到答案。

当消息传至咸阳时,又会有怎样的震动呢?

就在十天后燕国攻击城池的战役日,整个咸阳城翘首以盼。

他们每天渴望着最新的战报,毕竟最快的报告也是落后两天的消息,因通信距离所限,消息难以即时传达。

\"燕军这般迫不及待地强攻,分明是在恐惧。

他们在中山集结兵力后,秦国已经等不下去了。\"嬴政深谋远虑,对战争的敏感洞察力极高。

然而,另一方面,燕国的确触动了秦国的核心要害。

秦国的强大在于其军队,但是自从商鞅变法后,尽管实力迅速提升,其底子还是稍显单薄。

或许可以说,之前的多次大已经大大损耗了秦国积累的国库与人力资源。

长年的征战使得后方农田资源严重不足,粮草储备处于紧张状态。

前线中山城内的存粮同样捉襟见肘。

秦军即使十二日无援无粮,也确凿无疑可以坚守住,但过多的牺牲无疑会对统一天下带来长远影响,近期无法再发动大。

嬴政眼神变幻莫测。

他没料到燕王喜这一生无作为,最后竟带给秦国这样庞大的麻烦。

嗒嗒嗒嗒!!!

此时,在宽阔的咸阳街面上,一匹快马飞驰而过。

\"让开!闪开!\"马背上的兵士紧急叫嚣。

的确,收到八百里的紧急通报后,这士兵恨不得立刻飞往秦宫。

然而却一辆悠然行进的奢华马车挡住去路,让他无比焦急,只想马上冲过去。

对于那九卿的虚伪礼仪,这些军汉全不放在眼里,他们唯军事命令是从。

而马车内的公子扶苏皱紧了眉。

每天都是紧急八百里消息。

前方战场血腥残忍的场面难以想象,无辜百姓受累无数。

君子该以仁德治国,凡事以和谐之道、避免武力。

的确,早在扶苏心里,早已厌倦了这频繁的紧急通报。

这短短十几天内,中山传来的情报几乎日日如是——一条条活生生的人命。

为何父王如此冷酷无情呢?扶苏心中燃烧着怒火。

这很可笑。

尽管战争最初是由燕国发动,也是由秦派刺客引发,但在扶苏心中,罪魁祸首便是父王嬴政。

由于他在中山陈兵和后续调兵备战,导致燕国反击,这一切都成为燕攻秦的原因。

战争的发起者,就是他们,就是三弟——嬴政。

如果不是三弟荆轲的遇刺,如果不是他率军前往中山,燕国何苦投入全部力量攻打?这错都是秦国一手造成。

父亲嬴政,丝毫没有君子之仁慈,这是扶苏内心的深切感受。

扶苏抿唇,听着背后传来的又一次八百里加急的消息,他的心中逐渐滋生出一个计划。

一个能制止秦燕战争的计划。

\"公子慎思慎言。\"府中幕僚适时提醒道,他们的表情更是一片苦笑。

他虽归属儒门,然而对于扶苏的坚定刚毅,却感同身受他的困境。

因为他们儒者对于扶苏的要求过于严厉苛刻。

儒家中人都快要撑不下去了。

当然,这样的结果也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的。

幕僚询问:“公子,今天您是否还是要极力阻止战争?”

扶苏缄默了片刻,手中握着文书。

对,今日,扶苏要大手笔行动。

他清点着这十数日来秦国的军耗及前方士兵的牺牲数目。

此刻,他信心十足,能说服父皇终止战争,以求民众安宁。

至于那些紧急情报,暂时且让它靠后。

驶至秦王宫的道路上,马车丝毫未曾放缓,甚至连扶苏示意之下,他府上随从排列得如同壁垒般挡在后头,只为了挡住这份加急信函。

很快抵达了秦王宫,因着战况报告即将传入,尽管已是深夜,赢政依旧提前守候在殿门前,身后聚集着群臣。

然而引领队伍前来的,并非侦察者,而是穿着一袭白衣,宛如儒雅君子的男子—扶苏。

扶苏挺立,语气平静:“禀告吾皇,连日激战,我秦国已外强内虚,国库空虚,前线伤亡惨烈。

臣斗胆,请皇上罢战以待国泰民安。\"他低眉顺手递上奏章。

可一秒,二秒,宫内始终鸦雀无声。

扶苏皱起了眉。

他在心底思索,或许是皇兄仍有期待,自己对此深有感受,所以他低下头缓缓开口:“吾之三弟或许身具英勇,然而战事非匹夫蛮力能胜。

拖下去我秦国损失必大。\"

“若有所不测,即便胜了……”他曾想过说出“我甘愿割脑”。

其实他已经全力进谏。

总的来说,扶苏拼尽全力去劝谏。

或许说他鲁钝,然而他内心坚持己见,坚守腐儒的信念。

“这非秦国先发,而是燕国挑衅在前,是否开战何能单凭陛下一句话定夺?”赢政揉揉眉心,插断扶苏的论调。

有些话不能随意妄言。

“请求吾皇割让中山之地,以谋和。\"

轰!

满朝官员震惊地盯着扶苏,无从理解这代表什么?向敌方割地议和?

强大的、从未尝败绩的秦国,竟要屈服于谈判之中?失去中山,就意味着直接威胁到燕都的咽喉,沿途无天然险阻。

可以说,在中山后,燕国等于门户洞开。

如果秦国此时撤退,攻打燕国会遇到千倍于现在困难。

更别说尚未开战,长公子已主动提及议和。

“以养息为要。\"扶苏微微低头,言之凿凿。

这话说得既理性又实际,让秦国内外得以休养生息。

即便是送一座中山予燕国,也只是负担减少而已。

赢政微笑:“扶苏,你太过稚嫩,还未想到弱势求饶会如何。

那秦国会被人看作虚弱无力,犹如外表吓人的空架子,任何人都蠢蠢欲动要挑战。\"

这种想法委实好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