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融资也是一种能力(1/2)
看着这个曾孙子李天宇到处融资,靓坤笑而不语。至少能够融到资,那也是一种本事。靓坤倒是没有多管,至于那些落井下石的人,靓坤都让人记录下来,希望到时候算成一份礼物送给李天宇。这也是一种磨砺和成长,靓坤看着自己的子孙第四代都开始创业了,心里面十分舒坦。不得不说李天宇的AI概念,吸引了很多投资人。
在一间装修简洁却不失格调的会议室里,李天宇正对着一群西装革履的投资人侃侃而谈。他的手指不时灵活地点击着手中的遥控器,投影仪上随之展示出团队精心制作的AI项目规划。那ppt的背景是深邃的科技蓝,白色的线条勾勒出抽象的神经网络图案,与展示的内容相得益彰。“各位,我们的AI技术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创新,已经在多个实际案例中得到了验证。”李天宇说着,眼神坚定且自信,他微微扬起下巴,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就拿医疗领域来说,通过我们的AI辅助诊断系统,误诊率降低了30%,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他边说边用激光笔指向ppt上的数据图表,图表上的柱状图和折线图色彩鲜明,直观地呈现出数据对比。
台下的投资人交头接耳,低声讨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投资人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犀利如鹰,他清了清嗓子,提问道:“李总,听起来确实很有前景,但你们的技术研发成本如此之高,后续的盈利模式如何保障呢?”
李天宇早有准备,他不慌不忙地轻轻放下激光笔,双手交叉放在身前,上身微微前倾,诚恳地回应:“您提的问题非常关键。我们计划在前期通过与大型企业合作,收取技术授权费用。目前已经和几家企业有了初步沟通,这是其中一家的意向书。”说着,他拿起桌上的平板电脑,调出一份合作意向书的电子版,递向提问的投资人,“您可以看看,这是对方提出的初步合作框架,我们觉得比较有诚意。同时,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我们会推出增值服务,比如针对不同行业的定制化AI解决方案。从长远来看,我们的技术一旦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广告、数据交易等方面也将为我们带来可观的收益。”
旁边一位年轻些的投资人忍不住插话:“李总,定制化服务的成本可不低,你们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呢?”
李天宇笑着看向他,耐心解释道:“我们自主研发了一套智能算法框架,它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在定制化过程中,大部分基础功能可以直接调用这个框架,只需要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进行少量的二次开发,这样就能大大降低成本和开发周期。而且,我们通过与高校合作,不断优化算法,提高效率,进一步控制成本。”
会议结束后,有几位投资人主动围上来,热情地与李天宇交换名片。其中一位中年投资人拍了拍李天宇的肩膀,笑着说:“李总,你这思路很清晰,团队看起来也很靠谱,我很感兴趣,找个时间咱们再细聊。”李天宇连忙点头致谢:“太感谢您了,期待与您深入交流,相信我们的项目不会让您失望。”然而,也有一些人只是礼貌性地点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仍持观望态度,毕竟AI领域竞争激烈,风险不小。
李天宇走出会议室,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走廊里略带凉意的空气。他抬手轻轻揉了揉有些发僵的脖子,虽脚步略显疲惫,但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他知道,每一次与投资人的交流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积累,而融资之路本就布满荆棘,接下来还有很多挑战等着他。
与此同时,靓坤在自己的豪宅里,靠在柔软的真皮沙发上,听着手下汇报李天宇融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阻碍。手下站得笔直,恭敬地说着:“坤哥,有些竞争对手暗中使坏,散布谣言说李总的技术不成熟,项目就是个噱头。还有人故意在投资人面前说李总年轻没经验,把控不了这么大的项目。”
靓坤微微皱眉,手中的雪茄在水晶烟灰缸上轻轻磕了磕,烟灰簌簌落下,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悦:“记住这些人,等天宇站稳脚跟,再跟他们好好算账。这帮人就见不得年轻人起来,哼!”
李天宇回到公司,团队成员们都焦急地等待着他的消息。看到他走进来,原本嘈杂的办公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技术骨干晓妍急忙迎上去,紧张地问道:“天宇,怎么样,投资人怎么说?”
李天宇看着大家充满期待的眼神,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大家放心,有几位投资人已经有意向了,不过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商业计划。”他的声音因为长时间说话有些沙哑,但仍充满力量,“我们的技术是过硬的,只要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实力,就一定能成功。”
团队里的市场专员阿杰挠了挠头,有点担忧地说:“可是天宇,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们得加快脚步啊。”
李天宇拍了拍阿杰的肩膀,鼓励道:“我知道,所以接下来我们要更努力。大家有什么想法,都随时提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天宇和团队日夜奋战。办公室里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讨论声交织在一起。李天宇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文件和资料,一杯咖啡放在电脑旁,早已没了热气。他时而紧盯着电脑屏幕,手指飞速地敲击键盘;时而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思考着技术难题和商业策略。团队成员们也各司其职,有的在与技术专家视频沟通,有的在进行市场调研,每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中。
然而,困难接踵而至。研发过程中遇到了技术瓶颈,一个关键的算法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的准确率。团队成员们围坐在会议桌前,眉头紧锁,气氛凝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