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寇恂守河内,光武建河北之基(2/2)
不仅如此南阳粮道被刘表军断了后,袁术不得不撤出南阳,返回汝南后,又攻打兖州的曹操,在匡亭与封丘接连被曹操打得大败。
袁术奔逃淮南后,不但与扬州刺史刘繇多次开战,甚至与自己盟友徐州牧陶谦产生嫌隙,袁术开始派兵争夺徐州。
袁术的最终称帝,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袁术麾下并没有顶级战略家,他本人又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甚至称帝之时,麾下群臣极力反对,他也力排众议,僭号称帝。
按理说随着耿弇、寇恂的加入,袁术的战略水平当上升不止一个档次。
寇恂文武双全,放下武器时,既能治理地方,亦能将后勤处理得井井有条;拿起武器时,还能统率大军,征战四方。
与寇恂势不两立的贾复就曾经说过:“寇恂文武备足,有牧民御众之才。河内富实,南迫洛阳,非寇恂莫可使也!”
而后世经常将寇恂镇守河内期间,为刘秀提供了大量的军资,此等功劳,足以与萧何镇关中相提并论了。
梁武帝萧衍后来感叹道:“昔萧何镇关中,汉祖得成山东之业;寇恂守河内,光武建河北之基。”
如果说寇恂的技能点更偏向于治理与后勤,那耿弇就是实实在在的军事家了。
耿弇一生平定天下四十六郡,攻取城池三百余座,战功赫赫。
每次作战,耿弇必定深思熟虑的运用各种战术,他将围点打援、声东击西、引蛇出洞等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并被光武帝刘秀称之为“有志者事竟成”。
然而却因为他们出身普通,背后并没有显赫的家族支持,这让更看重门第出身的袁术,内心深处其实并不太想重用他们。
说到底还是袁术自始至终把自己看成高高在上的贵族,带有天生的优越感。
利用汝南贼寇进攻谯县的计策并非寇恂与耿弇所献,而是袁术麾下的长史杨弘所谋。
杨弘是原虎贲军中的一员,跟随袁术从京城逃出后,因为善于分析问题,被袁术任命为长史。
品级高的官职或是地方长官都设有长史,各个官员麾下的长史虽然执掌事务不同,但多数都是幕僚性质的官员。
因为是跟随自己出生入死,从京城杀出来的心腹,而在京城中任职虎贲军的,虽然不敢说能力多强,但是家世一定不差。
杨弘出身弘农杨氏的一个偏支,虽然并非如今主脉杨彪一系,但是毕竟还是有些亲戚关系,所以颇深袁术的看重。
当时杨弘献出此策之后,袁术非常心动,准备答应之时,寇恂与耿弇皆站出来反对。
寇恂站在内政方面的角度反对道:“这些年我们连年征战不停,与荆州的刘表争夺南阳郡,与奸臣董卓争夺颍川郡,与反贼张角争夺汝南郡,将士们早已经疲惫不堪。
为了军费开销,治下百姓的徭役、税赋日渐加重,我们现在应该休养生息,减少百姓的负担,然后观看天下局势,才是长久之计啊。
连年征战,需要钱粮的支撑,一味的穷兵黩武,乃取祸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