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成果鉴定(1/2)
来自全国制药行业的九位专家和红星制药厂有关人员,齐聚温泉度假村,方翰民的“加氢还原新工艺”,将在这里接受几位国内顶级专家的评审。
鉴定会由人事科长老侯主持,按照议程,首先由方翰民介绍这项技术的背景和构想,以及工艺过程解决了什么问题,取得了哪些成果。
其实,这些内容在鉴定材料中都有详细阐述,但鉴定会有这一项程序,方翰民只得按照要求复述一遍。
鉴定会第二项程序是专家提问,主持人在介绍各位评审委员时,特别介绍了评审组长费教授,他是全国着名的新光医药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内现代医药研究的奠基人,制药行业着名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博导师。
在提问之前,费教授讲了一段开场白:“受邀参加红星制药厂‘加氢还原新工艺’的技术鉴定会,深感荣幸!收到红星制药厂寄来的鉴定材料,我用几天时间详细研读了其中的内容,说实话,该项目的内容让我非常震撼,我没想到这么前沿的工艺技术,能在一个地方国营制药厂率先获得突破,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费教授停了停,继续说道:“据我所知,加氢还原技术,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才刚在石油化工领域得到初步应用,在制药工程中,这项技术还处于探索实验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方科长,我想知道的是,在开发催化加氢工艺之前,你有没有一个技术参照”
虽然评审小组的专家们还不知道方翰民的学历背景和技术职称,他们的问题完全是围绕技术鉴定的内容展开的,但方翰民的回答却要慎之又慎,否则自己的身份容易露出破绽。
所谓技术参照,就是参考现成的技术资料,方翰民是二十一世纪穿越回来的牛津大学制药科学博士,这项技术基本就是他从二十一世纪的成熟工艺照搬过来的,但这是他的秘密,永远不能让外人知晓。
略加思索后,方翰民十分镇定地说:“正如费教授所言,加氢还原这项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用于石油化工领域,在制药行业的诸多大型药企,如强生、杜邦、拜耳、阿莫科、阿斯利--吉利康、rgp和武田药品等,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的技术参照,就是这些大公司公开发表在各种期刊杂志上的研究论文。”
费教授点了点头,“应该说,你们捕捉或跟踪国外前沿技术的嗅觉是足够灵敏的,这一点让我这个搞医药研究的专业人士都自愧不如,因为我们也从国外资料上见到过这方面报到,但我们在实验室的探索还没开始行动,你们都实现工业化了!方科长,我相信你也知道加氢工艺无论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都很高,考虑到这一点,很多人宁愿绕道走,也不愿意跟加氢工艺打交道,请问当初你们开发这项技术,就没有顾虑吗”
在方翰民经历的二十一世纪,环保的理念已经在人们心目中扎根,博士毕业后,他在欧洲rgp公司新药创制中心做项目主管,在那里,无论工作环境还是人们的思想理念,早已把绿色发展放在首位。
大名鼎鼎的费教授,提了一个普通人关心的问题,因为这是技术成果鉴定会,评审专家无论问什么,方翰民都有回答的义务。
略加思考后,方翰民说道:“一般人不愿跟加氢工艺打交道,主要是害怕氢气的危险性,没错,如果不把氢气的性质搞清楚,并制定出严格的使用和防护规则,这种气体确实很危险,根据前人的经验和氢气的性质制定使用和防护守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但是,跟加氢工艺要解决的问题相比,这就不算什么了!”
“在红星制药厂二车间,原来的旧工艺存在污染严重、废品率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重大技术问题,我们就是要用加氢还原新工艺,从根本上解决旧工艺存在的问题。事实证明,新工艺不仅彻底消除了环境污染,而且产品质量和收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样的结果,正是企业想要的!”
“我再提个问题,也是我的最后一个问题,然后把提问机会留给其他评审专家。方科长,大家都知道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你们是如何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如何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自从决定采用加氢还原技术替代原来的旧工艺,我们就对职工强化进一步的安全教育,所有跟生产一线有关的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强化安全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加氢还原新工艺投产以来,从未出现过安全事故。”
另一位评审专家也许有点等不及了,方翰民话音刚落,他举手提问:“方科长,我仔细阅读了你们的鉴定材料,跟原来的老工艺相比,新工艺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堪称完美,该项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想问的是,投产半年多来,在实际生产中,钯碳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跟实验阶段有没有区别有多大区别因为钯是贵重金属,不可忽视催化剂受命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谢谢王教授的问题!”客套之后,方翰民说道:“王教授很注重工艺技术的经济性,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搞产品做企业,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目的就是为了创造经济效益。但是,新工艺投产八个多月以来,装入设备的第一批钯碳催化剂还未出现活性降低的迹象,目前还处于正常使用状态。而试验阶段的催化剂寿命只有七个多月。”
王教授颇感吃惊,“哦,你能解释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