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0当媒人 > 第53章 实不相瞒,我看中了你的女儿

第53章 实不相瞒,我看中了你的女儿(1/2)

目录

邓世荣跟老农聊了足足二十多分钟,基本上是把张秀萍以及她家的情况都打听清楚了。

不过,出于谨慎,邓世荣在离开老农家后,又在村里多找了两个人打听,结果大家对于张秀萍的评价都挺高的,都说她不仅人长得漂亮,还非常懂事孝顺,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哪家能娶到这样的媳妇都是福气。

如果只是一个人这么说,或许会有偏颇,但几个人都这么说,那证明张秀萍这姑娘确实是优秀。

而她父母兄弟的风评也还过得去。

打听清楚后,邓世荣便骑车到兴华大队的供销部买了一大包糖果饼,然后就朝张秀萍家赶去。

几分钟后,一座老旧的泥砖屋便出现在邓世荣眼前,这座泥砖屋的砖墙在多年的雨水侵蚀下,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此时,在泥砖屋的门口,一个穿着满身补丁衣服的姑娘正背着一个孩子坐在那里缝衣服。

这姑娘不是别人,正是被邓世荣内定为大儿媳的张秀萍。

或许是听到单车的响声,正在缝衣服的张秀萍抬头看了过来。

邓世荣把单车停在她家门口,手中提着那一大包糖果饼,微笑着问道:“阿妹,请问这里是张秀萍家吗?”

张秀萍把手中的针线和衣服放到旁边的凳子上,有些惊讶的站起来道:“叔叔,我就是张秀萍,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邓世荣满脸笑容的说道:“我是来给你说媒的,不知道你爸妈在不在家?”

张秀萍闻言“啊”了一声,显然媒人突然登门让她有些措手不及,她心中有些慌乱的应道:“我爸出去做工还没回来,我妈在家,你稍等一下,我把她喊出来。”

说完,不待邓世荣回话,她就背着已经睡着的侄子走进了堂屋。

很快,一个岁数跟邓世荣差不多的农妇便从屋里走了出来,她穿的也不比张秀萍好到哪里去,衣服裤子都是补丁。

原本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再加上艰苦的生活,把农妇摧残得完全看不出年轻时的相貌了,跟张秀萍站在一起,真的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对母女。

跟在张母身后除了张秀萍以外,还有一个身材丰满的少妇,如果邓世荣没有猜错的话,这位少妇应该就是张秀萍的嫂子,就是不知道这是大嫂还是二嫂。

看到人出来,邓世荣便把手中那一大包糖果饼递过去,笑着打招呼道:“亲戚,我姓邓,是松山公社邦杰大队的。”

“松山公社邦杰大队的,那离我们这里还真有点远啊!”农妇感慨了一句,然后伸手把糖果饼接过来,客气的招呼道:“快请坐,秀萍,给邓叔拿烟筒。”

邓世荣点头笑道:“我们村到你们村确实有点远,我之前骑单车过来,都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呢!”

在后世,乡镇与乡镇之间的距离,自然不算什么。

但在如今基本靠腿赶路的年代,哪怕是同公社不同大队,都感觉有点远,更别说是其他公社的了。

待邓世荣坐下,张秀萍也把烟筒给他拿过来了,他道了声谢,接过烟筒一边抽烟,一边跟张母说些客套话,从张母口中,邓世荣也知道了那个跟出来的少妇正是张秀萍的大嫂。

等邓世荣抽了几筒烟后,双方的谈话才正式进入主题。

邓世荣看了安安静静坐在旁边的张秀萍一眼,对张母说道:“亲戚,我有话就直说了,实不相瞒,我这次登门主要是看中了你这个女儿,想让她做我的大儿媳。”

此话一出,张母三人都听得目瞪口呆。

媒人她们都不是第一次接触,自从张秀萍成年之后,已经有好几个媒人登过她们家的门了。

但是替自己儿子做媒的媒人,眼前这位绝对是第一个。

张母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毕竟这种情况她也是第一次碰到。

而张秀萍这个当事人在震惊过后,就有些坐不住了,如果对方是正常的媒人,那谈到她的终身大事,她在旁边听一下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关键这个不是正常媒人,他还有可能是她的未来公公,这让她怎么好意思继续坐在这里倾听?

不过,心里是这样想的,但张秀萍挪动了几下屁股,还是不舍得离开。

看到张母三人的反应,邓世荣笑着补充道:“我知道这样做有些唐突,但我本身就是一名媒人,总不能给自己儿子找对象的时候却请其他媒人帮忙吧?人家古人举贤还不避亲呢,这做媒没道理要避亲,亲戚你说对不对?”

张母神色有些尴尬的点头:“亲戚你说得对!”

邓世荣心理年龄已经88岁了,又有后世那几十年的经历,对于这种小场合他自然没有什么好尴尬的,他道:“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我大儿子以及我们家的情况吧!”

张母三人闻言都认真倾听。

“我大儿子名叫邓允泰,今年虚岁21,身高1米75,高中学历,目前是一名大缸师傅,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

听到这里,张母三人都不由得眼中一亮,年龄般配,1米75的身高搁在这个年代的广西,那绝对是高人一等的了,而高中学历同样非常亮眼,而他所从事的职业更是没得说。

大缸师傅,可以说是这个年代农村最牛逼的一门职业了!

邓世荣继续介绍道:“我有七个儿女,两个女儿都不是读书的料,都是读完小学就辍学了,其余四个儿子都在读书,二儿子正在读高中,明年就毕业了。三儿子刚上初中,两个小的在读小学。

我老伴前些年走了,我现在除了帮人做媒以外,还跟一个堂侄合伙把大队的缸瓦窑承包出来做,现在生意也还不错,收入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我们家正在盖新房子,盖的不是泥砖屋,而是青砖大瓦房,每个儿子都有一座九十平方的房子,论居住条件在咱家公社估计是没有哪家比得上我家的。

这就是我大儿子以及我们家的大概情况,亲戚你要是有什么想问的就直接问,我保证知无不言。”

这一番简单介绍,听得张母三人满脸震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