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小爆(1/2)
第422章小爆
《白熊》的故事一开始就透露着奇幻色彩,一个白人女子,醒来发现自己被一个戴着面具的人追杀,面具人手持“真理(来福枪)”。
非常奇特的地方在于周围人的态度,即便是自由美利坚,遭遇枪击事件,肯定也会如鸟兽般四散而去。
但周围人似乎确定面具人不会伤害自己,驻足拍照,就瞧见了人咬狗这档子稀奇事。
“会不会是在玩一个游戏这个女主人公是被游戏选中的人。”
“像文森佐导演的《心慌方》,这一片区应该是被清理出来的游戏场景。”
“那这群拿着手机拍摄,好像要发朋友圈的围观群众,又占据了什么位置”
不少人买报纸,首先就翻到洛杉矶时报最后的文学栏,哪怕今日头版头条是“解除国家紧急状态”这类大事件。
他们瞧见悬疑的开头,心里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女主人公艾蜜是被投入了游戏,就和《饥饿游戏》那样,只不过平行世界没饥饿游戏这套书,所以读者们的反应是九十年代末的电影。
接下来的剧情发展,似是似非。
“是”的地方是,不止一个面具人在追杀她,即便甩掉一个,也有其他戴面具人进行追杀。逃亡的路上,还遇到了似乎同样被追杀的人。几人同伴而行,奇怪的是同伴似乎都认识女主人公艾蜜。
不过都是谜语人,只是告诉艾蜜,有一种手机病毒,只要看手机的人都会被操控。唯一的方法是去一个叫白熊公园的地方,破坏信号发射塔。
比较敏感的读者都感觉到,同伴的话恐怕是假的,同伴或许也是对手。
“非”的地方是,失忆的艾蜜脑海中闪过非常多画面,一家三口,她自己似乎还有一个女儿。
千辛万苦来到白熊公园,结局却是一个反转,是……
也不能说反转有多厉害,因为小说的篇幅限制,看得很爽利。
“不错啊,结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喜欢这样的结局。”
“没有《肖申克的救赎》那么精彩,或者两部作品不是同个类型的作品,肖申克在阅读之后会让人思考自由的意义,而这部作品看完了会提供一点愉悦。”
“有点失望,一大早就去购买报纸,但看完也可以理解。顾的短篇水平,绝对是一线畅销书作家。”
“《白熊》7.9分,《肖申克的救赎》8.7分。忘记说了,我是芝加哥列车乘务员,按照我们列车优秀考核制度评分,是九分制度。”
看留言就知道美利坚读者的观念有点意思,即便白熊的水准略逊,可多数读者态度也表示还行。
再想想欧美的某些奖项叫“流星奖”,取自流星一闪而过。国内经常用流星来叹息某位名人的后继无力。文化区别就出来了,欧美来说,一个人能牛逼一次就非常不容易,因为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可能那么璀璨。
《肖申克的救赎》就被当成是顾陆璀璨时刻,每次出书都能印在书腰的那种,吹一辈子。
话说回来,《白熊》也不是没引起争议,毕竟肖申克的流量足够高,吸引的观看人群覆盖面积也广泛,其中肯定有白左。
“对待罪犯就要这样,结局好,我希望现实中也引进,从技术上能完成吗”
“失望,太失望了!罪犯也有人权,原以为写出《肖申克的救赎》一定是人权斗士,没想到也是这样的人!白熊的结局简直是践踏人权,除了上帝,谁也不能控制一个人的人生!”
“我爷爷今天烤制一个蛋糕坯焦了,没办法挽救,就扔到了楼上的脑子里。就在网上说出脑子不正常的话语。一个对孩子施暴的罪犯,还有人权!别让我在街上看见你。”
“红脖子读书少,所以根本不知道是人权,脑子里只有啤酒和农庄,我还有蛋糕。联邦宪法属于公民的权利,保护人权就是保护私权的一种。为什么总有人不明白这个作家顾陆,思维显然是保留着东方大国的落后野蛮思维。”
等等争议。
其实能看洛杉矶时报的,从阶级上来说,红脖子是比较少的。倒不是什么刻板印象,因为红脖子更关心切实利益,如医保要不要多给钱,如联邦能不能给进口农产品增加关税。
所以他们一般看《今日美国》和《芝加哥论坛报》。前者是明星和体育的相关新闻还有漫画,用来休息娱乐。后者地方新闻较多,能看到切实新闻。
不过真相如何不重要了,反方扣红脖子帽子,支持方给扣脑子坏掉的自由派(白左这词汇是中文互联网发明的),就互相打标签。
以上的争论能在推特、脸书等渠道成为小爆点,除开前面肖申克的遗产,还有既得利益者的推波助澜。不错,正是《洛杉矶时报》。
也是吸引了不少吃瓜群众。
“还有很多电话吗”
洛杉矶时报编辑部的负责人放大镜主编,询问办公室秘书,他说话时放下了眼镜。
办秘书是拉丁语女性,她回应,“没有。”
又意识到这样的回应,似乎就代表没之前热度高,她补充回应,“可能读者们都忙着在互联网上争吵。”
“我知道,《肖申克的救赎》成为他巅峰之作,恐怕他自己也不可能跨越……”放大镜主编说。
放大镜主编话说到一半,自己就僵住,他思索着要不要接着连载华夏作家的作品。
问问温顿先生——放大镜主编,否定掉这想法,温顿只是时镜集团的董事,管理权并不大。
前面说过,报纸上连载小说吸引读者的时代过去了,若保持《白熊》的质量节奏,搞个专栏没毛病。
“还是发送一个邀请。”放大镜主编对办秘书说。
秘书也较为懂事,知道这邀请是对华夏作家顾陆。确定主编没其他事情后,秘书就不引人注意的退出领导办公室。
放大镜主编戴上老镜,他电脑的页面上依旧是自由派大战红脖子,瞧见后面眉头紧锁。
拖动鼠标,主编的怒气值飙升,良久之后取下眼镜,喝一口红茶,好像是要用茶水平复情绪。
为什么呢可不是他良心好,瞧见自己人骂战升级而感到国家未来灰暗。
而是“这群狗屎,为什么对骂不添加上《白熊》和洛杉矶时报这两个关键词!”
这样骂仗发展不就剥离宣传的初衷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