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赵县令病故(2/2)
“如今,殿下不在丰城,老县令也死了。”
“在目前的丰城除了您没有任何一个人适合了。”
姜若珑顿时严词拒绝道:“不行,我不能当这个县令。”
“而且你不是可以当吗?”
陈蕴摇了摇头,轻声道:
“我虽然身兼管家之职,但无权也无能力担任县令一职。若珑姑娘,您在丰城的声望众人皆知,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应对突发状况,您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姜若珑眉头紧锁,心中挣扎着。
她并不是不愿意承担责任,而是深知这份职责的沉重,她怕自己无法胜任。
“陈蕴,我知道你是为丰城着想,可这件事太过重大,我真的没有信心。”她的声音里透着几分犹豫。
陈蕴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坚毅,“若珑姑娘,有时候责任不是我们选择的,而是命运的安排。而且等到殿下回来之后,您要真的不想干的话,自然可以由殿下重新指认。”
姜若珑沉默了片刻,眼神逐渐坚定起来。
他明白。
这个节骨眼上只有自己可以接任。
因为不管怎么说,自己在明面上,或者说在王腾的面前还是属于王腾的妻子。
所以即便自己在没有经过他的允许的情况下,担任了丰城县令。
也是绝对不会怪罪于自己的。
但是如果陈蕴选择了其他人。
或者陈蕴亲自担任。
一个是无法服众。
另外一个,就是王腾回来之后不一定允许这么做。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好,既然如此,我便试试看。但若有任何闪失,还请陈蕴你多多指教。”
陈蕴见她答应,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立即行礼道:“陈蕴必定全力相助。”
姜若珑站在丰城县令的议事堂内,环顾四周,心中微微有些紧张。
第一次以县令身份主持会议,她心中难免忐忑,但面上却保持镇定。
她朗声道:“各位,本县今日初任,希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共同为丰城谋福。”
堂下众人纷纷应诺,会议开始了。
姜若珑逐一听取各部门的汇报,认真倾听,细心记录。她时而点头,时而提问,渐渐地,她的心态也稳了下来。
负责治安的张栋报告道:“近日城外多了不少来自其他城池的难民,想要潜入丰城,需派人加强巡逻。”
姜若珑思索片刻,沉声道:“派驻更多人手到边界小镇,同时加强城内巡逻,确保城中与边界的安全。”
接下来是粮仓管理的李管事,他忧心忡忡地说道:“今年的粮食收成不好,仓库存粮恐怕撑不过冬季。”
姜若珑眉头一皱,心中一沉,“立即进行粮食清点,节约使用。同时联系周边县城,看看能否借调一些粮食过来。”
会议在紧张而有序的气氛中进行,姜若珑逐渐展现出她的领导才能。
她发现,虽然和执掌商业旺铺不同,但是基本上的逻辑是一样的。
陈蕴在旁默默注视着,心中对她的表现暗暗赞许。
散会后,姜若珑独自站在议事堂外,望着远处的城墙,心中感慨万千。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王腾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
这段时间估计都要是她来进行了。
为了更好地暂时接任县令一职,姜若珑决定更加深入地了解赵县令的工作。她亲自前往赵府,拜访赵县令的家人,借来了他的一些笔记和日记,希望从中找到管理丰城的经验和智慧。
赵府内,一位年迈的管家递给姜若珑一个木盒,里面装着赵县令的日记和一些零散的笔记。
姜若珑怀着敬意接过木盒,向管家表达了感谢。回到县衙,她独自坐在书房内,开始翻阅这些日记。
日记的第一页,赵县令的字迹苍劲有力:
“丰城,一个在死寂中重新绽放的城市。”姜若珑继续往下看,逐渐了解到赵县令在丰城的工作点滴。令她震惊的是,丰城半年来的好转,竟是在王腾来到丰城之后。而在他上任之初,丰城的情况比现在要糟糕得多。
赵县令的日记中详细记载了他每天的工作:巡视城中,了解百姓疾苦,主持公堂,调解纠纷,甚至亲自参与修缮城墙。
姜若珑甚至发现有一段日记记载了赵县令的一次夜巡:
“今日夜巡,听闻城西贫民窟又有孩童失踪。亲自前往探访,发现是由于一伙流窜的盗匪所为。立即组织人手搜捕,最终将盗匪一网打尽,解救了被掳的孩童。百姓感激涕零。余心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