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分而划之(1/2)
第493章分而划之
青帝祖庭之中,十几双眼睛盯着笔走龙蛇的周铁衣。
当看到这篇策论的名字时,大家就忍不住倒吸一口气。
如果说之前的‘人欲说’是撅了儒家典籍道理上的根,那么这篇‘官吏一体’就是撅了儒家典籍治理上的根。
儒释道三家超然于诸子百家之上,而佛家和道家又是出世学说,所以王朝治理的学说,一直以儒家为首,自圣皇至今,儒家科考理所当然地高于其余学说的考试,一旦考上,那就是一地父母官,城中君。
而法家,农家,医家等,除了法家有自己特定的司考之外,其余诸家甚至要等特定的人员短缺,才有恩科,不然也要学儒家的经典,考科考才能够担任官位。
所以官是官,吏是吏。
儒家天然就高诸子百家一头。
诸子百家也天然就认同这点,因为以前儒家是圣人学说,不仅占据道德制高点,同时也是实力制高点。
当然,官吏分流在一个庞大的帝国之中也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基础。
皇权不出京城千里,即使在大夏也是这个道理。
大夏皇帝在天京固然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但也只是在天京。
帝国南北疆域最远处足足有一万六千里,修行者可以朝血海,暮崇山,但是帝国最多的仍然是普通人,统治的也是普通人,所以需要一个普通人的制度。
所以必须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地方父母官是中央任命,但地方胥吏就是世家推举,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因地制宜。
以山铜府为例,此地盛产墨石,地少矿多,墨家,公输家的学说道理比农家的学说道理更容易传播,地方世家也以墨家,公输家学说传家居多。
所以在胥吏的任命上,此地的墨家,公输家就天然多于农家,而朝廷派遣下来的儒家官员,只需要拉拢地方世家,同时保护住地方少数派学说的胥吏用以制衡,自然能够维系一个地区的稳定。
所以说地方官本身就是城中君,地方衙门也是一个小朝廷。
官吏分流的第二个道理就在稳定的中央集权认知。
吏做得再好,也只是吏,永远都不是官,官从哪里来,官从天京来,所有科考都是中央选拔,中央即使一时间无法管理到地方,但是三年京查,三年科考,三年任命,那都是中央说了算,既给了地方利益,又不会让地方染指核心权力。
想要做官,都需要脱离自身地方世家,到别处任用,能够依仗的也从自身家世变成了天京皇权。
除此之外,还有文化一统等原因,所以这个看似不公平的制度才能够存在两千年。
以前天下人也会认为这个制度一直存在。
因为这就是最好的解决中央和地方权力矛盾的方法。
如果打破官吏一体,让吏能够当官。
那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地方世家扶持的胥吏会大量成为地方官,从而削弱中央的统治权威,让地方世家的势力暴涨,乃至于有割裂天下之势。
但那是以前,是纯粹从政治角度考虑。
天下人没有考虑过普通百姓能够一日万里,朝血海,暮崇山的时代。
打破地方世家的垄断,除了可以从政治入手,还可以从经济和科技入手。
当天下交通连接在一起,普通胥吏能够在一两天之内轻易往返相隔几千里的两地办公,仅仅只是一个轮值,就能够极大削弱地方世家对于官吏体系的掌控权。
除了科技之外,经济也一样,地方经济封闭,导致人民不得不依附地方世家,但如果地方世家在扩张之中不得不膨胀到放弃本地封闭的经济,那么他们也失去了对本地人民的人身约束。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地方财阀向着利益复合体转变,到时候自然又是另外一套政治逻辑了。
当然周铁衣现在不用考虑那么多,他现在只需要破釜沉舟,看看是先治理好这个天下,还是先祸乱这个天下。
周铁衣心无旁骛,笔走龙蛇,不一会儿就洋洋洒洒写下了近五万字,而这五万字还只是一个提纲,包括选拔,任用,考核。
官吏一体改革,这本来就是一件复杂至极的事情,一点都不亚于货币改革,触碰的利益更多更大,原本周铁衣准备工业改革初步有成效之后,才会逐步推动制度上的改革。
但是天不遂人愿,既然是改革,哪有如同教科书上一样完美的顺序。
写好提纲之后,周铁衣停下笔,重新又看了一遍面前的稿子,思绪也回到了那晚诛神司内自己考校梅俊苍的时候。
当初梅俊苍就猜出了克制儒家操控民意的法门,报纸只是表象,是启迪民智的手段,但这个时代百姓参与政治真正且唯一的办法始终是科考。
所以要打破儒家的不败金身,就要扩大科考取士的范畴。
首先将农部,工部这些因为人员短缺而开设的特科固定成为常科,在录取时间和人数上逐渐和儒家的科考并驾齐驱,然后再在官僚体系内增设事务考。
就比如周铁衣主管的中央银行,增设的事务考就直接和经济有关,直接刨开四书五经,侧重于商业实践,考得差的不会有惩罚,但考得好的一定能够升迁。
这样就能够在一个部门内形成一套新的官吏升迁逻辑,打破官吏之间的隔阂。
能够做到上面这些事情之后,再讨论如何改科考的事情。
“开设特科,使其成为常态,让天下取士,不限于儒道,亦在百家之道,是为上上德。”
赵釜轻声读出了其中一句话,这句话不是要堵住天下儒生的嘴,是要打断他们的脊梁骨了。
他沉吟了片刻,分析其中的利弊,作为藩王,赵家在崇山府内同样有一套王府体系,只不过以前青帝一脉都韬光养晦,所以中央朝廷说什么,赵家就做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