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未来计划(1/2)
杨林对叆阳标营现在的组织结构并不满意。现在的兵力组合是以骑、步兵混编为主,外加一些野战火炮为辅的模式。这一模式在明军中并不鲜见。
如戚继光、杜松等将领,麾下部队都是这种模式。但是他们疏忽了一点,就是这个时代的交通状况很糟糕,越向偏远边疆地区道路越是难行。
如果遇到敌军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的阻击,就会导致部队的机动性很差。很容易被对方抓住时间差各个击破。当初刘铤就是犯了这个错误,以致身死军灭。
戚继光部作战多以防御为主,携带的火炮大多是虎蹲炮、佛朗机炮等轻型炮,防守有余进攻不足。依托工事、车阵对付敌军那是相当好使。但是在后来的浑河血战中,证明在没有重炮压制和反击敌方火炮时,部队是经受不住敌军重骑和重步兵反复冲锋的。
再如杜松部装备了重炮,但是在萨尔浒之战时糟糕的道路和天气导致他的炮兵与主力脱节,攻坚能力大幅下降。以致面对吉林崖上拚死防守的后金军毫无办法。
杨林未来计划要打造一支类似后世中国军队重装合成旅那样的部队,不管面对任何敌人都能攻守兼备、游刃有余。不仅要有强力的步、骑兵,还要有轻重结合的野战炮兵。另外还要编制工兵、侦察、后勤等辅助部队。甚至还要组建投石机和弩炮部队,以弥补火器装填时的火力空隙。
投石机和弩炮看似笨重,但是便于拆卸运输。当年古罗马军团面对各种蛮族之所以屡战屡胜,随军携带的弩炮和投石机功不可没。而且实战证明,这种部队用来对付后金的重步兵和射手那是相当好用。
其中野战炮兵是杨林最为注重的一支兵种。别看现在自己军中也装备火炮,但他对这些火炮并不满意。这些炮轻的轻重的重,重量形制并不统一。野战时面对大规模重骑兵和重步兵进攻并不能有效压制和遏制其势头。而这也是后金军最主要的作战方式。
对于后金军的特点,杨林通过实战对他们的分析总结是“军伍整肃、赖以严刑;彪悍如虎、盖以脩利;冲阵破城,仗以坚甲;蛮勇有余,斯于讹传;酋若陨遁,皆为猢狲。”
以上这些话的意思是说后金军严整的军势,是依赖严酷的军法来约束;士兵打仗虽然象老虎一样,但是靠着获取战利品的意志在支撑;他们冲锋陷阵之所以能常胜,是仗着武器装备的精良;士卒打仗有狠劲儿,却易于被敌方的各种攻心战术迷惑;酋长和将领战死或逃跑了,那么士兵就失去主心骨儿四散奔逃了。
杨林之所以对后金军进行这样的评价,是指对方的战术和打仗方式单一,不知变通,是可以找到克制他们的方法的。在当今这个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如果不能认识到时代的进步和战争方式的改变,注定是要被淘汰的。这一点后世的满清是亲身经历过的。
后金军的战术从开国到末期,都是先以弓箭射乱敌军的阵势,然后再以重骑兵和重步兵冲锋。这种战术对付明末装备落后、士气低落的明军没什么问题,甚至对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也是相当管用。但是一旦遇到装备先进火器的敌军就懵逼了。
例如后来的雅克萨之战。对方那些俄国人可不是正规军,而是各种人都有的“探险队”。不要强调其他因素,战争历来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其实后金军的战法明军能不清楚吗,那么为何屡战屡败?一句话,就是国力不行了银子跟不上去。努尔哈赤为啥不敢在二十年前造反,因为那时候的大明国力还好。精兵强将一大堆,你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造反。其实要是没有“万历三大征”耗尽国力,努尔哈赤也不敢造反。所以国家的命运有时也象人一样,起起落落令人嗟叹。
杨林是肯定不会让后金得逞的,因此他要用尽一切办法将其剿杀。在摸清了对方的战术战法底细的情况下,他认为先进的火炮绝对可以压制和粉碎后金的重装部队。
所以对于野战炮,他最中意的是十九世纪欧洲拿破仑军中装备的那些野战炮。不仅各种口径的都有,而且威力大、机动性强,适合随军全天候作战。
这一点倒不是杨林崇洋媚外啥都是洋人的好。在火枪、火炮一些战术使用方面,欧洲确实有同时期的中国军队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尤其是拿破仑时期的法军战斗力很强,欧洲大陆罕逢敌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