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结局(1/2)
华联在战后则积极推动自身实力在西欧地区的发展和壮大。
利用条约的规定,不单单在西欧地区推动了自由贸易,使得华联的商业力量能够更深入的渗透进入西欧地区,也使得法兰西、葡萄牙和西班牙三大势力圈子的经济实现了互补。
因为西班牙王国政府和葡萄牙王国政府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华联的军事政治影响,所以在经济开放程度上更深。
且因为失去了大量殖民地,连本国自身的农业、工商业都难以为继,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也使得两国的王权政府面临极大的政治危机。
面对如此危局,两国的王国政府不得不依靠华联的帮助,选择向华联出让更多的利益以换取华联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帮助。
华联的商品在之后的三年内实现了大规模倾销,工商业势力大举进入,各大国企、民企纷纷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办国际业务,占据市场,给西班牙和葡萄牙提供了数量庞大、质优价廉的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
这一方面帮助两国稳定了局势,使得两国政治势力更加依赖华联,一方面也实现了经济上的某种控制,使得西班牙和葡萄牙一举超越了法兰西、带英,成为华联势力在欧洲的桥头堡、大本营。
到兰芳二十一年、西元1800年,华联成功推动了西班牙王国政府停止“西班牙本洋”的铸造和使用,转而宣布全面开始采用华联铸造发行的中华银元为代表的货币。
葡萄牙紧随其后也宣布停止使用本洋,转而使用中华银元做贸易支出。
兰芳二十二年,华联正式在欧洲推出了中华纸币,还是率先推动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使用中华纸币,并借此在法兰西大规模推动中华货币的使用。
法兰西共和国因为自身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在商业上虽然受到了华联商业势力的影响,但是国内的民族产业依然存在。
不过因为与西班牙、葡萄牙的自由贸易协定,法兰西也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了华联的方方面面的商业冲击。
虽然没有完全停止本国货币的使用,但是也在实质上承认了华联货币在法国商贸环节中的有效性,且因为中华银元比法郎在国际贸易层面更有优势,进而导致中华银元在法国国内也占据优势。
华联在此三国驻扎了数量不一的海军战舰和海军陆战队为主的陆战力量,协助三国训练了新的军事力量,促成三国对华联的巨大军火贸易和军事援助的需求,给华联狠狠的赚了一笔外援。
不过在技术上,尤其是在军事技术上,华联依旧维持着最高等级的保密制度,就算是对法兰西共和国也没有开放技术限制,甚至对他们的武器装备出口都是有限制的。
连法兰西尚且如此,那么对西班牙、葡萄牙当然也是如此。
至于带英和德意志联盟、意大利联盟也差不多,虽然他们没有和华联签署什么经济贸易协定,维持了自身的独立性,但是问题在于,他们也无法避免接触到华联的商品。
就算别的产品可以替代,但是华联的茶叶、丝绸、瓷器陶器等等是他们始终无法完全替代的拳头商品。
而华联在兰芳二十一年就宣布以后采购此类商品只能使用中华银元,所以他们尽管不是很愿意,却也不得不接受中华货币在其国内商业领域的流通。
到兰芳二十三年年底为止,华联的货币已经在欧洲范围内成为受到认可的高价值、稳定、可靠的货币,为各国商业人士、平民百姓所广泛了解、接受。
兰芳二十四年年初,在赵学宁的主持下,鉴于华联对欧洲越发巨大的经济贸易需求,所以主张对奥斯曼帝国提出对西奈半岛的西侧苏伊士地区的领土主权,准备开凿运河。
华联政府表示愿意和奥斯曼帝国协商,以一定的价格购买苏伊士地区,当时内外交困的奥斯曼帝国当局不敢回绝华联的要求,也急切的渴望一笔巨款收入,便派人与华联政府人员协商这一问题。
后面经过商谈,双方同意用一千万中华银元的价格交易苏伊士地区的土地,华联政府以一千万银元的价格获得了苏伊士地区的主权,获得了一块正式的海外飞地。
随后,华联政府派遣大量人员军队入驻苏伊士地区,进行勘探测量,并且最终决定于兰芳二十五年正式开始开凿运河。
因为此运河连接的是华联珍珠链计划的最西端,所以被华联政府命名为“珍珠大运河”。
珍珠大运河建造期间,华联也同步推动对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在亚洲、美洲殖民地的接收和控制。
根据两国对殖民地的划分控制,华联政府也基本上继承了这一划分方式,只是更改了总督区的名字,并未对更多的方面进行更改。
比如把路易斯安那总督区更名为东华总督区、新西班牙总督区更名为西华总督区、新格拉纳达总督区更名为林海总督区等等。
因为这些地方原有的地方土著被大规模屠杀,使得地方土著和西班牙、葡萄牙的移民关系紧张,当华联势力介入进来之后,很轻松的就联合了地方土著对西班牙、葡萄牙的势力发起了根除运动。
受限于西班牙王国政府和葡萄牙王国政府对殖民地的统治力度,各殖民地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地方实力派的小王国,西班牙和葡萄牙还为了节省军费,规定各殖民地自行招募当地人组建军队。
这无疑更加加强了各殖民地的自主倾向。
所以华联势力进入、接管这些地方面临的不是和平转交,而是军事战争。
各地的殖民当局并不愿意主动和平的向华联政府移交权力,他们还是想要通过战争保障自己的殖民资格,但是他们失败了。
通过两年多的军事战争,华联军队和印第安人、玛雅人等地方土著残余势力联手,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当局推翻,消灭了他们的武装力量,结束了他们的殖民历史。
随后,华联政府通过改组农庄、传授汉字汉语等方式用更加怀柔的手段治理当地,并且通过大规模移民、移风易俗等方式影响所剩不多的当地土著,很快就控制了局势。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残酷且血腥,而华联与之相比简直是人类文明之光,这也使得华联对这些新总督区的统治更得人心,更受欢迎。
这倒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始料未及的。
通过对这好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控制和掌握,以及军队的入驻,华联正式成为了美洲最大的势力。
到兰芳二十五年、西元1804年为止,华联在美洲的移民人数超过九十万,驻军达三个兵团,数个总督区蓬勃发展,华联移民与地方土著之间相处融洽,互相通婚,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
美国对这一趋势有所疑惑,尤其是华联在东华总督区的一系列政策与工业技术的引进,完全就是长期经营甚至是本土化的措施,这直接使得美国和华联成为邻国。
也就是当时美国内部并没有太大的向西部扩张的资源和力量以及需求,然而华联的强大实力依然让尚且弱小的农业美国产生了担忧,并且进一步增强了华联的商业力量在美国的存在。
与此同时,在印度地区,华联通过接管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原有的殖民地,合理合法的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桥头堡,成功获得了更加便捷的与迈索尔王国等反带英势力交流的据点。
迈索尔王国和海德巴拉王国等反带英势力在华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各自训练了强有力的新军,这些新军成为了两个王国对抗带英的有力支撑。
从兰芳二十五年到兰芳二十七年这几年间,带英在印度的势力受到了反制和挤压。
原本带英打算尽快扩张在南印度的势力,尽快剿灭迈索尔王国以降低华联对印度的威胁,为此他们派遣了更有军事能力的新总督和更多的驻军。
然而在兰芳二十五年年中至兰芳二十六年年底的第四次迈索尔战争中,带英军队却遭遇到了堪称耻辱性的失败。
印度总督府组织了以五千本土正规军和东印度公司武装一万余人为主的四万人的军事力量,联合马拉塔人,组成了超过十万人的军事力量向迈索尔王国发动进攻。
而迈索尔王国则在华联的支持下以新军三万人迎击,并且联合了此前还与之为敌的海德拉巴军队三万人,共有六万人的军队。
等于是带英联军十万对迈索尔联军六万,双方在迈索尔东部和海德拉巴北部、东部展开了多次战斗。
带英且不说,马拉塔人的军队则是彻底被海德拉巴新军给打爆了。
马拉塔人出动了超过五万人的军事力量试图对背弃盟约的海德拉巴发动进攻,海德拉巴新军对此给予了坚决回击,通过两次战役以少胜多,彻底歼灭了马拉塔联军,粉碎了带英两面夹击的军事计划。
与此同时,英军主力在和迈索尔新军的交战之中也惊讶地发现迈索尔新军已经全面变革,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装备精良的新式军队,火力水准与英军基本持平,战术水平也相当优秀。
双方展开了多次势均力敌的较量,英军没有讨到任何好处。
也就是迈索尔新军人数不如英军,所以一开始打的是防守反击战,等海德拉巴新军解决了马拉塔人掉过头来包抄英军后路的时候,英军才发现自己成为了少数,成为了被动挨打的那个,甚至后勤都被威胁了。
新任总督理查德韦尔斯利是小皮特的信徒,属于小皮特的嫡系亲信,小皮特安排他出马,就是要让他巩固带英在印度的利益。
尽管他十分努力,一上任就清查账目、改组军队,试图发动战争消灭印度本地的抗英势力,可是面对迈索尔新军的强力和印度总督府、东印度公司的腐败,他还是失败了。
海德拉巴新军抄了英军的陆上后路,使得英军士气大乱,在前线连败两次,被迅猛出击的迈索尔新军击溃,眼看局势即将崩溃,理查德韦尔斯利不得不考虑撤退事宜。
最后,因为海德拉巴和迈索尔都没有足够的海军力量,所以英军在付出了一万人的损失之后,得以从海路成功撤退。
但是陆路方面,海德拉巴和迈索尔的军队却没有放过他们,不仅顺势开启了对带英控制区的反攻,也开始了对马拉塔联盟的反攻。
迈索尔国王提普寻求的是恢复之前迈索尔王国的疆域,收复失地,而海德拉巴所寻求的是进一步向北向西扩张,向马拉塔人寻求报复。
两支新军同时发动新的战争,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到兰芳二十六年年底,海德拉巴新军成功击溃了马拉塔联军,迈索尔新军也在提普的率领下进一步击溃了依附带英的诸多地方土邦势力,扩张了疆域。
一套连招下来,带英在印度的殖民势力忽然变得岌岌可危了起来。
迈索尔与海德拉巴的成功反抗极大的摧毁了带英的强势地位,使得众多原本依附带英的土邦势力内部也出现了要求摆脱带英控制的声音和势力,进一步造成了带英的殖民危机。
因为理查德韦尔斯利的失败而造成的巨大损失,小皮特政府再次在伦敦受到了巨大非议,议会内部出现了有组织的要求小皮特下台的声音,若非国王还在支持小皮特,小皮特就已经坚持不住了。
接二连三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失败已经极大的摧毁了小皮特多年执政积累下来的政治威信,甚至在经济层面,带英出产的产品也因为在与华联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处在一个尴尬的状态之中。
作为支柱行业的纺织产业除了在自己的殖民地还能倾销,在美国、西欧等重要市场都面临华联商品的直接竞争,若非华联商品远道而来、成本较高,小皮特有理由相信带英竞争不过华联。
然而随着华联在美洲的总督区的发展和繁荣,以及珍珠大运河的开凿进度,欧洲资本市场普遍认为华联将会取得极大的成本优势。
越来越多带英本土的资本家为了寻求出路选择改行,或者选择与华联合资办设企业,引入华联的投资和设备技术,以维持自己的利益。
这进一步增强了华联对带英经济的影响力。
伴随着带英在印度殖民的危机,带英的又一大殖民市场面临极大的危险,这促使带英内部的强硬派支持小皮特政府往印度运输更多的军队,派遣更多的军舰,以稳定印度的利益。
美洲殖民地已经失去很多,眼下除了非洲,最要紧的就是南亚次大陆的殖民地,要是失去了那重要的殖民地,带英的经济会再遭重创,难以维系。
尽管马雷克派势力试图阻挠这种行动,认为这种行动将增加与华联发生摩擦的可能性,但是在国王又一次拖着病体勉强出席议会之后,作为小皮特政府的最后一搏,出兵的议案得到了微弱多数的支持而通过。
兰芳二十七年年初,带英组织了一百二十多艘军舰、运输舰,承载一万名正规军士兵和大量武器装备出发前往印度。
这一议案得到通过之后,陆航拜见了小皮特,提出带英这样的行动将威胁华联在印度的利益,也会影响两国的双边交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希望小皮特能够重新考虑。
但是小皮特已经没有退路,他回绝了陆航的要求,坚持这一决定,派遣了规模庞大的远征力量,于兰芳二十七年下半年抵达了印度。
这支庞大军事力量的抵达初步稳定了印度总督区的混乱局势,使得印度总督府重新得到了威慑地方的力量。
理查德韦尔斯利欣喜若狂,立刻重新组织军队,准备发动再一次的战争,以挽回之前的危机。
他也很清楚,这是小皮特政府以及他自己的最后机会,如果不能消灭掉迈索尔和海德拉巴的军事力量,印度总督区就将不复存在。
兰芳二十八年年初,不顾华联政府的抗议,理查德韦尔斯利率领五万英军、印度土邦军队组成的联军再次发动了战争,海陆并进,试图对迈索尔和海德拉巴发起雷霆打击。
他们同样再次联合了不甘失败的马拉塔联盟,马拉塔人再次出动了大量军队发起进攻,配合英军的作战。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迈索尔新军和海德拉巴新军经过战争的洗礼,战斗力更强不说,人数也得到了增加。
除此之外,华联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准备正式撕毁与带英的同盟协定,出动军队作战。
在迈索尔、海德拉巴联盟与带英、马拉塔联盟在陆上激战的时候,赵学宁下令华联海军第三舰队和第六舰队顺势出动,在斯里兰卡海域与带英海军进行了一场大战。
这场大海战是风帆海军巅峰的带英海军对蒸汽铁甲舰的华联海军的一场大决战。
事实上,带英在充分认识到华联海军的优势和威胁之后,也在国内发动了对海军的建设计划,对本国海军进行了革新,也在蒸汽机和冶金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试图缩减与华联的差距。
但是华联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追上的,多年组建的铁甲海军也不是那么几年时间就能建设出来的,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因为亲华派在议会中的阻挠,使得带英海军难以得到充分的资金投入,再加上内部的贪腐,好几年折腾下来,带英海军不过成功改建了十三艘铁甲军舰。
至于蒸汽机,则还没有实现技术的突破。
所以带英海军的动力还是风帆和洋流,只有十几艘军舰得以披上铁甲,貌似增强了海军力量。
此次,这十三艘铁甲舰也全部来到了印度洋,似乎小皮特政府也对华联可能介入这场战争怀有疑虑。
带英这些年越发重视印度,所以在印度布置的海军力量并不弱小,几乎是其海军主力的三分之一,还有全部的铁甲舰和大量精锐水兵,印度总督府能动用的海军战舰数量达一百八十余艘。
然而在华联海军蒸汽铁甲舰和强力火炮的优势之下,风帆时代的带英海军还是无法与之抗衡,在火力对轰中落入下风,近身接战也不是对手,一场大海战之后,主力全军覆没。
华联海军在斯里兰卡海域一战击沉了带英八十多艘主力战列舰、护卫舰,俘获了二十多艘,又北上带英海军基地,一战覆灭了带英全部的海军战舰,占领其港口。
两次印度洋海战之后,带英在亚洲区域的海军力量被华联海军全部摧毁。
与此同时,赵学宁又下令缅甸新军主动出击,进攻孟加拉地区,直接越过双方约定保持了将近二十年的势力分界线。
缅甸新军的出击和华联海军的出击都是带英没有想到的,理查德韦尔斯利也没有想到。
尽管他留下了一支军队留守老巢,但是他率领军队主力南下出击与迈索尔新军决战的时候,老家还是被偷了。
缅甸新军战斗力比迈索尔新军和海德拉巴新军更强,更能打,且完全听从华联军事委员会的指挥,对于带英在孟加拉地区的势力打击非常迅猛。
而当理查德韦尔斯利正在前线和迈索尔新军苦战、勉强取得了一些优势,准备进一步进军的时候,就得知自己后方被攻破、老巢覆灭的消息。
缅甸新军攻占了加尔各答,击溃了留守的英军,占领了印度总督府,直接摧毁了他继续战斗、获取胜利的可能性。
雪上加霜的是,当这个消息传到军中的时候,只有带英正规军和东印度公司的一部分白人武装没有骚动,其他各印度土邦的仆从兵乃至于一些白人武装都发生了骚动,继而是大崩溃。
理查德韦尔斯利震惊之下只能宣布撤军返回加尔各答,希望还能挽回局面,但是前有缅甸新军的主动出击,后有迈索尔新军的追击,最终,这支英军被两面夹击,全军覆没。
理查德韦尔斯利和他的弟弟阿瑟韦尔斯利、亨利韦尔斯利全部战死,带英在印度的军事力量就此全部覆灭。
此后,赵学宁调动了华联正规军的一个兵团入住加尔各答,代替带英取得了带英在印度全部的控制区域,顺便还吞并了整个东印度公司,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来了孟加拉总督区。
带英东印度公司掌握的全部财富、土地都被华联政府接管,其内部人员有相当一部分选择投降华联寻求合作,少部分死硬分子被全部处死。
这个消息传到伦敦的时候,引发了伦敦政局和股市的剧烈震荡,带英几乎是立刻就爆发了经济危机,大量连锁反应的爆发使得小皮特政府根本无法应对,小皮特在重重压力下宣布辞职。
而后,伦敦议会内部的强硬派和亲华派展开了激烈交锋,强硬派认为华联居心不良,主动挑起战争,吞并了带英在印度的全部利益,这是与联合王国决裂的象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