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沐英:这两个倒霉的(1/2)
老朱孩子多,朱檀才三岁,朱椿、朱柏才两岁,朱桂明年就要出生了,还有几个小公主,弄几个小推车还是有市场的。
但指望老朱给大价钱买下来,那还是不靠谱的,只不过皇室都在用的东西,金陵那些士绅勋贵如果不用,老婆们那一关是过不去的……
马皇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见见那些勋贵夫人,不需要她推销,命人推着小车走走,那就是广告,销路不难打开,实在不行,那就只能打广告,进行市场营销了……
但小推车这东西可以养活一批百姓,但这是需要技术的,不是所有人可以在短时间内轻易学会与掌握。
所以在小推车之外,还必须安排其他产业。
句容资源还算丰富,有铜矿、石灰石矿、煤矿、铁矿等,从目前简易可行的角度来说,发展煤炭产业是合适的,与之配套的自然是后世的煤炉。
大明是有小火炉的,百姓家也是有炭盆的,但这些都存在着中毒风险,大卓山铜矿里,遮着帘子在山洞里冶铜,结果不少人中毒,如果不是抬出去得早,估计要死人。这里的中毒既有缺氧的成分,也有煤炭燃烧不充分的原因。
打造一款对屋外排烟的炉子,生意定是可以做起来,别看这里是江南,冬天冷起来,哆嗦地直问候老天爷。
何况大明面临着小冰期,这个时候也没什么温室效应,冬天冻伤手指头、耳朵、脚指头这都是很常见的事。
总被煤炉熏,一身炭火味也不是个事。
下午,刚入酉时。
沐英将弹劾章龄、王简的文书放了下来,接过军士递来的文书,三份文书,找出自己的一份,打开看了看,只感觉眼前有些黑,一点点看完,脸色更是阴沉,看向唐胜宗,问了句:“答禄与权弹劾文书是什么时候递上去的,陛下可下了处置旨意?”
“中立府?”
沐英有些疑惑,侧身问:“魏国公徒民之事陛下已恩准,户部现在才给批文吗?”
陶贞吹了个口哨,两个衙役抬来了一个木箱子,陶贞打开箱子,露出了里面堆满的铜钱。
沐英吩咐之后,便匆匆离开。
沐英接过文书,低头看去,目光变得凌厉起来:“这是真的吗?”
唐胜宗端起茶壶:“昨日递上去的,今日早朝时陛下也没有提,可见此事还需调查,一旦坐实,这两人就危险了。”
“多谢太爷。”
沐英面色凝重。
顾正臣看了看吴麻子、马力等人:“本官说过,按期完工,你们可以拿走二百贯钱,完不成,一文没有。现如今你们提前一日完工,加上今日粮食没发,本官便在这里添了四十贯钱,每人三百文,领了钱回家秋收。”
“一起给县衙做工。”
这样一来,章龄、王简原本还有希望以功免死,可被句容案“波及”,活命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沐英正在研判军情军务,目光在舆图中的山西、陕西两地不断移动。
唐胜宗见沐英不说话,开口道:“还有一件事。”
顾正臣也没多解释,看着众人,喊道:“如何制推车与无烟炉,待秋收之后再做安排,你们回去之后,需要好好想清楚,愿意给县衙做工,县衙支给钱粮,不愿意做工,那就待在家里。无论是妇人纺,还是男人打造器物,并不属官府徭役,全凭自愿。”
没想到。
顾正臣微微点头,然后对工房陶贞招手。
陆五连忙解释。
陆五拿起汗巾擦了擦嘴角:“太爷,等收了庄稼之后,咱这就带婆娘一起来。”
许二九拿到铜钱,咧着嘴嘿嘿傻笑,结果被搭材匠郭河给嫌弃,转头轮到自己领到钱时,顿时嘿嘿傻笑起来,挨了许二九一顿白眼……
洪武五年的岭北之败,让大明军队失去了支撑深入漠北的骑兵力量,此时只能被迫防守,而北元骑兵机动性太强,速度又快,见山西、陕西等地明军只能防守,竟大胆到二十骑分散出击的地步!
中都凤阳,淮西之地,不仅是皇帝朱元璋的龙起之地,更是朝廷之中,手握重权淮西人的故土,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是每个人的渴望。
室内无烟炉的想法提出,一干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
二十骑就敢袭击大明边镇,这不是抢劫的,这是羞辱人的!
沐英握着拳头,陛下没有下旨远征的意思,徐达、李文忠只能待在北面练兵,这种憋屈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唐胜宗从袖子里拿出一份文书:“这是监察御史答禄与权的奏折副本,你看看吧。”
“何事?”
这件事,令人担忧。
顾正臣文书里奏报的事一旦递给皇帝,皇帝发怒是必然的事,盛怒之下的朱元璋定不会手软,一些原本可以宽恕、可以松缓的事,定会严厉处置,不留情面。
中立府,中都营造,这可是大工程,涉及到的物资、钱粮无数,随便伸伸手就足够数年用度,天下安稳了,皇帝没给大家改善改善日子,那些吃不得苦的将领自然要主动伸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