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二十章(2/2)
在古代,文房四宝是纸笔砚墨。
除此之外,还有笔洗,笔筒这些都是文房需用之物。
这就是一个笔筒。
在古时,习文的书生或者官宦之家都有这个东西。
用来作笔筒的,有的是用陶瓷,有的用竹木根雕。
如果年代久远的话,像陶瓷的笔筒也不乏珍品。
笔筒旁边站着一个人,正在跟店里得伙计说着话,这人应该是笔筒得主人,他是来卖东西得。
戴红旗没怎么看这个人,他只是先用眼瞧了瞧外表,这个是个陶瓷笔筒,笔筒上下通体黑色,除了白色釉画,其他部位都黑得跟黑油漆一般。
他对伙计和那个卖家说道,“这东西,我可以看看么?”
那个卖主没有做声,只是扭头看了看戴红旗。
伙计看了看林老,林老点点头,说道,“没事,你看吧!”
戴红旗把笔筒拿起来看了看。又瞧了瞧底部,依然黑得闪亮。
对于这一类东西,他接触得很少。
平时只见过一些瓷器,比如青花,盘碗瓶之类,笔筒确实没见过。
以戴红旗所知道的知识和经验,还真辨不出这笔筒的年份来历。
瞧了这一阵后,戴红旗还是把神识运起试探了一下。
当神识探测到笔筒上时,戴红旗便知道这笔筒只不过是清末土窖烧制的普通货。
他淡淡一笑,正要把神识收回来时,忽然神识似乎探到一个东西。
他脑子一动,当即仔细测了一下。
这才又发现那笔筒底部有条细缝,里面有一寸左右的中空。
因为通体漆黑,所以一般也不容易从笔筒里面的空间来知道底部还有这个厚度。
当然底层另有一层空间也不是怪事,而是戴红旗神识探测到这个空间里面有一个卷成筒状塞在里面的纸条。
底部并不完全是陶瓷封口的,而是中心部位有一个手指头一般儿大小的圆孔。
但现在这个圆孔给蜡封住了,外层再用胶泥封了一遍,然后又刷了油漆,最后看起来就像是完整的陶瓷烧制而成,瞧不到圆孔的一丁点痕迹。
不过,也许是这个笔筒被摔过,底部裂了一个细微得缝隙,这个戴红旗得神识探查提供了便利。
要说这个笔筒确实值不了什么钱。
但戴红旗好奇的是笔筒里面的那个纸筒。
能这么藏在里面的东西,想必也是一个秘密吧!
但是过了这么久的年代,就算是秘密也没多大用处了。
戴红旗用神识探测到那个蜡封和油漆都有七八十年之久,那就表示这张纸条至少也是塞在里面有七八十年的时间了。
他心里更是奇怪,想了想便道,“林老,这个笔筒,年份不是太久,应该是清末明初的土窖,大约是八十多年吧。
从画工釉色工艺来看,都不是佳品。
林老,我对这个东西有兴趣,卖给我怎么样?”
那个中年男人听了戴红旗这句话,脸上略有些失望。
本来,他来这里卖东西,结果,店里不收,现在这个年轻人想看,他就想把价叫得高一些,自己再瞎吹胡说一番,
说不定便能从这个年轻人手里骗一大笔钱!
虽然有些幻想,但有好想法还是好的。
不过戴红旗这样一说,听起来还蛮像那么一回事。
那个卖主也不知道戴红旗是真懂还是假懂,皱了皱眉头说道,“小哥,你这可就不对了,这可是我家里的传家之宝啊。
我家老头子当年可是当宝一样守着的。
死了后又给我妈锁在了床头柜子里,我拿了好久也没弄到这东西。
现在趁我妈走亲戚我才拿了出来,怎么又会是没有年代的东西?你也是瞎蒙的吧?”
戴红旗淡淡一笑,双手一推,把笔筒推到他面前说,“你要是不信,那问问林老,他得店里不收你的东西,自然看出来这东西很普通。
或者,你拿到别家店去瞧瞧也行!”
那男子见戴红旗气淡神闲,虽然年轻,但这份沉稳气质倒也不像是装的,又把笔筒推回了给他,当即讪讪道,“算了算了,你出个价钱我瞧瞧,这个时候,我可不想去别的店了,你让就卖给你把,我现在可缺钱的紧!”
戴红旗摇摇头,叹息了一声,劝道:“我看你还是把笔筒拿回去给你妈吧,说一说。
缺钱商量一下。
这笔筒不值什么钱,但老人家珍藏着那肯定是有珍藏的道理,还是别忤逆老人家的意思!”
那男子顿时急了,赶紧道:“怎么又说到那个上面去了?你到底要不要?不要我找朋友再看了,要不是时间晚了,别的店都关门了,我真拿到别家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