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 第691章 上官老师

第691章 上官老师(1/2)

目录

“都说我李学武不做亏本的买卖,你看我这次不就吃亏了嘛——”

从国际饭店会议室走出来,李学武苦笑着对高雅琴耸了耸肩膀,道:“下次还是您来主持谈判吧。”

“那也得看怎么定义吃亏。”

高雅琴不为所动,迈步向前走着,得体的宽领行政套装更显英姿飒爽,精明干练。

她好像是在为李学武开脱,实际上却点出了李学武的小心思,“你这招隔山打牛可是够老练的啊。”

“老练什么啊,您都看出来了。”

李学武几乎同一个身位,与高雅琴一同走出了大厅,在酒店服务人员的帮助下上了汽车.

他还是很少享受这种有人开车门的服务,特别地同服务员点头致以谢意,从容又富有风度。

“这招不一定灵不灵呢。”

待两位领导坐上了汽车,三台车组成的车队这才缓缓开出了国际饭店的大院。

由李学武负责主持具体谈判业务,高雅琴负责拍板签署贸易合同,于4月8日星期二这一天,红星厂与阿特贸易团伙(叫团队也行)达成了最终的贸易协议。

协议总贸易额超过了700万美刀(2450万RMB),贸易项目包含了多个品类。

除去年阿特订单购买的单兵挂具、装具、轻武器、罐头食品以外,今年七个人的贸易团伙集体选择了红星厂代工生产的全套轻重武器,以及新型压缩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阿特的单人签单量减少了很多,但组团签单量超过了去年。

武器订单包括66-6式狙击步枪、54式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自动步枪,54式冲锋枪,以及轻兵所连同红星厂共同研制生产的68-1型手雷,68-1霰弹枪。

其他重武器还包括56式轻机枪、56式重机枪、54-8式高射机枪、56式14.5毫米四联高射机枪,以及轻兵所连同晨光厂共同研制并交给红星厂代工的68式爆破筒。

54-8式高射机枪较原型54-1式有了明显的不同,整体重量由原来的137公斤减少为了65公斤。

这是李学武特别要求的,也是阿特团伙比较关注且愿意下订单的主要原因。

轻量化定型的54-8式高射机具备了车载能力,平射能作为重机枪使用,抬高能打低空目标。

而在协议谈判中阿特等团队成员也提出了其他武器的轻量化发展意见,比如迫击炮、火箭炮等等。

李学武是上过战场的,对54式枪组和火力支援装备的重量也是深感无奈,好用但死沉死沉的。

知道为什么这个年代的山地作战还强调骡马机动能力吗?

就因为班排组运动战士扛不动这些铁疙瘩,宁愿放弃火力也要扔下它们,没有骡马根本带不走。

虽然阿特团伙都强调了武器的轻量化意见,但在重火力采购清单上还是选择了买买买。

63式60迫击炮、63式107火箭炮、56式火箭筒等等,订单量太大甚至惊动了调查部。

当然了,有轻兵所、保密部和红星厂背书,这一次的交易还是完美地敲定了。

不是原装武器用不起,而是这里更有性价比。

以56式火箭筒为例,原型是RPG-2型,性能更优,价格却是原版的一半,你说买谁的?

其实这个时期,毛子那边已经换装了更先进的RPG-7火箭筒,使用了更重的反坦克高爆弹的反坦克铁拳。

但是,先进不等于性价比,落后不等于不好用。

RPG2火箭筒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容易修复,而且弹药补给充分,价格也非常低廉。

虽然它的口径只有40毫米,但是发射的却是弹径达82毫米的PG-2反坦克高爆弹,在有效射程150米以内穿甲厚度能达到200毫米,整体重量却只有4.67千克。

也就是说,阿特老家以及那些常年混战的邻居大叔单人就能扛着一把RPG颠颠地遛弯儿,甚至还能在背包里放三枚备用弹,打装甲目标可以,拆墙拆堡垒也好用。

56式火箭筒就脱胎于RPG-2,同样采用前口装填的方式,且为两端开口设计。

当发射炮弹的时候,产生的反冲气体会从炮管后方冲出,这样就不会产生明显的后坐力。

当然了,打过老40火的读者都知道,这玩意儿后焰非常明显,一不留神就烧鸡了。

不管怎么说,RPG-2火箭筒的设计成功就代表了56式火箭筒的优秀,这个时代的兵器工业系统有句话说的好嘛,毛子有什么,我们就有什么,换个名字就可以了。

所以别鄙视李学武,他也是跟前辈们学的。

有人问了,毛子都换装RPG-7了,为啥红星厂还在卖力地生产56式火箭筒?

很简单,毛子都有RPG-7了,凭什么我们不能有?

轻兵所提供的消息,新的火箭筒已经定型实验了,估计也就一年多就能批量生产和换装。

所以红星厂才能拿到56式火箭筒的生产批文,以及对外贸易的手续。

包括5开头的武器以及部分6开头的重武器,其实都已经处于落后的边缘了,在世界武器排名中基本落后。

所以,上面并不在乎红星厂的改造、研发和生产。

其实也是这个年代的常态了,李学武作为红星厂安全部门负责人,手底下随时能拉出一个师你信吗?

这年月挂机械厂的不一定是生产拖拉机的,尤其是偏远地区小三线企业,各个手里都有绝活。

当然了,红星厂研发出了优秀的产品也没有任何的保护限制,谁都能拿走去仿造生产,最多给你个奖状。

把落后装备以五金工业的项目做成出口订单,上面是乐不得的,这时候穷的连“工艺品”都敢卖了。

既然就快有新的40火了,56式火箭筒也就成为老40火了,但它存在的意义是非常紧要的。

轻兵所所长,也就是李学武的便宜老叔就跟他讲过,正因为有了非常宝贵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才会给新武器的研究奠定基础。

同样的,李学武运作红星厂的渠道,以轻兵所为出口订单主体,将李代桃僵、偷梁换柱、掩人耳目等奇葩理由代工生产的兵器卖给阿特团伙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毕竟谁都不能忽视了李学武提出的合成营设想。

这不是为了忽悠阿特等人作为广告代言人,将国产特色武器进行改造升级,匹配红星厂的汽车工业,做一场虚伪无力的海市蜃楼骗那些土豪金的钱。

在谈判桌上,李学武特别向他们七人展示了【红星牌】轻型合成营全套装备和设备,震瞎了他们的狗眼。

这些贩卖和平的混蛋都不是浪得虚名之辈,很勇敢地在沙盘上与李学武进行了兵棋推演。

结果就不用说了,输的目瞪狗呆,两眼冒光。

因为他们的部队遭遇了无人机的袭击,很突然的那种,直接懵逼了。

无人机是什么鬼?

7人齐齐抬起头看着李学武,想要个不耍赖的理由。

李学武并没有做多解释,只是强调了轻型合成营未来会有无人机的配置,打击效果就是他说的那样。

只能说有些装备过于先进,无法展示

结果这个采购了5万吨罐头、5000枚煤气罐、一堆国产落后武器装备的杂牌贸易商竟然敢夸下海口。

红星厂只要能生产无人机,他们就坚定地站在红星厂这一边,甘心做代言人,代货“主播”。

李学武之所以说这一次的买卖谈亏了,就是这一次展示之后,阿特等人提出了第一单采购权。

要说别小看了阿特这样的“小商人”呢,越是这样的小商人,越是精明胆大。

他和其他六名同伙共同提出了每年不少于3000万采购订单量,以换取轻型合成营第一单采购权。

条件也很简单直白,这支合成营装备会被投放给最需要,也是最快见效的某个区域,以实验实战效果。

第一单合成营装备必须以低于成本价供应给他们,如果效果显著,随后的订单也不能超过平均订单价值。

也就是说,阿特团伙用每年的贸易量和合成营后续采购价为筹码,赌他们没有看错李学武的梦想。

一旦合成营创造出了优秀的价值,那他们会快速地从小卡拉米成长为中规模卡拉米,那可是迈了一大步。

既然已经谈成了今年2450万,以后每年不少于3000万的采购订单量,为啥高雅琴还说他是隔山打牛呢?

很简单,阿特他们也不是傻子,协议做了特别期限限制,先进的坦途汽车、新型的武器装备、三种直升飞机等等,要在两年内看得见,并且附录在合成营清单内,能够真正地采购到这样的先进装备,而不是减配。

无人机当然不可能在期限内,这玩意儿世界上都正在研究,只能做补充要求。

李学武给了上官琪20年的时间,只要她在20年内研究出无人机,就算她完成任务了。

同样的,在协议中红星厂也承诺,一旦出售无人机,必须给阿特他们谈判的机会。

就是不知道二十年后的阿特在哪了。

隔山打牛打的不是阿特,而是圣塔雅集团和三禾株式会社这两个与红星厂深度技术合作的老狐狸企业。

红星厂不缺少出口型订单,更不缺少产品倾销地,甚至基础工业产品和较为落后的工业产品也能找到出路,是时候给他们上点压力了。

——

说到压力,其实最近上官琪的压力就挺大的。

不说如火如荼正在建设的KH-4直升飞机生产线,就只厂里又传来了直升飞机制造厂扩建的好消息。

红星厂将同法商圣塔雅集团合作引进法国先进的美洲豹运输直升机和云雀武装直升机。

当然了,上官琪不是恨红星厂发展太快,而是恨自己的项目发展的太慢了。

秘书长提出的四轴小型无人机研究项目进展缓慢。

她甚至一度怀疑秘书长是不是搞错了,这种小型无人机的研发方向是错误的,或者说没有足够的能力。

搞科研的反思没成功的理由无非就两个研判方向,一个是自己错了,一个是时代错了。

直升飞机制造厂连建三条生产线,投资超过了八百万,可秘书长给无人机项目批了五百万的预算。

也就是说,20年内,她就算是烧,也得把这500万烧干净了,等同于烧了三分之二直升飞机制造厂。

20多岁的她有着很深厚的科学研究基础,父兄一大家子人都是搞相关技术的优秀人才。

可做项目不能凭借上阵父子兵来提振士气,毕竟项目里也不仅仅是他们一家人,还有其他技术大佬呢。

拿着高工资,享受高待遇,用着新设备,可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对比发展愈加迅速的其他项目组,尤其是直升飞机建设和科研项目同行,深感愧疚和无力。

几个项目组里都有来自原单位107项目组的同事,大家都在一个厂区,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虽然互相不会提及各自的研究领域成果和方向,可厂报上刊登的消息就足以证明谁做的更好,谁选的更好。

当初她按照李学武的要求,从107项目组里选走了最好的研究员,拿到了最高的科研经费。

现在不仅被挑剩下的同事给了她压力,就连被她挑选来的研究员也成了她的压力来源。

她经常会愧疚,觉得不如一边,又对不起另一边。

年纪轻轻的她就承担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日渐憔悴,可又不想麻烦父母。

中午饭后,不知怎么的,便从科研所食堂走到了主办公区,上了三楼找到了正准备休息的秘书长。

“呦,稀客啊,来,进来坐。”

李学武鞋都脱了,刚在简易板床上躺下,便见到了踌躇着站在门口的宝贝疙瘩。

能在未来带来几百上千亿市场的项目负责人,可不就是红星厂的宝贝疙瘩嘛。

“对不起啊,秘书长,我打扰您休息了——”

直等走到李学武办公室门口了,听见了对方的招呼,上官琪才回过神来,瞬间脸红了起来。

李学武却是没在意她的突然到来,也是看出了她的犹豫和满脸的憔悴。

他也知道搞科研的很辛苦,但也不至于这么拼命吧?

去年第一次见上官琪的时候她还像个十八九的大姑娘,现在一看都快成二十八九的阿姨了。

这是科研,不是嗑命啊!

“打扰就打扰了吧,见到你我彻底睡不着了。”

李学武用一句玩笑话瓦解了上官琪的尴尬,没有假客气,倒是真真诚。

“我现在没有专职秘书,你要喝什么得自己动手了,”他穿上了拖鞋站起身,整理了衣服抬眼示意了门口的茶柜说道:“有红茶和咖啡,喝哪个自己泡。”

“不麻烦了,我不渴。”

上官琪感受到了李学武的平易近人,干笑了一声,说道:“刚吃完中午饭,不知道怎么的就来您这了。”

“说明你有话要跟我说呗,”李学武笑着走到了门口,弯腰捡了咖啡桶出来,玩笑道:“总不能是心里想着我,腿就跟着来了吧?哈哈哈——”

上官琪真是没想到,平时看起来很严肃的秘书长竟然还有如此幽默开放的一面。

似是这种玩笑话,以前在阿美莉卡上学的时候,同学之间自然是不防备说笑的,但回到国内以后……

她从未见到过像秘书长这样风趣又有风度的男人。

“我是跟你开玩笑呢。”

李学武动手给她泡了一杯咖啡,给自己则是在茶杯里续了热水。

两只手端着走到了沙发旁边,摆放好了,这才看向了犹自站在茶几旁的上官琪,“坐吧,来都来了。”

“谢谢——”上官琪在他坦然温和的目光中放下了所有的尴尬和紧张,矜持着点点头,坐在了长沙发上。

李学武的新办公室很小,比较保卫楼那边差远了,连最起码的休息室都没有。

他是喜欢午休的,每天都要睡20分钟左右。

睡眠质量很好的他,只要一躺下,便是深度睡眠。

醒来后一杯红茶醒醒脑,一整个下午必然是精力充沛,活力四射。

主办公楼建了快有二十年了,还是49年接收前建的呢,那时候可宏伟气派,机关工作绰绰有余。

可来到了二十年后,机关管理的规模不断扩充膨胀,原有的主办公楼早就不堪重负。

红星厂在最近十年内又围着办公区大院其他三个方向分别建了四栋大小不一的办公楼。

最小的是保卫处原本的办公楼,李学武当科长的时候换到了同在门口方向的新办公楼。

最新的是主办公楼左手边原谠委楼,才建成不到两年,结果楼还没用几天,谠委结构没了。

有胡说八道的厂职工瞎传,说这栋楼封闭了办公区的风水,堵了杨书记的命格,结果他下去了。

还说李学武之所以能三年三个台阶,就因为他在保卫科科长的任上促使了保卫楼挪到了新楼。

老话不是说嘛,树挪死,人挪活,结果李学武一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现在都成厂领导了。

可惜了,厂领导的办公条件都还没有保卫处长好呢。

保卫处用的是新办公楼,虽然在大门旁,位置一般,但胜在宽敞,李学武的办公室更宽敞。

上官琪没少去,经常去签费用,找李学武要钱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