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座谈(2)(2/2)
周向南不敢再犹豫:“康书记,我对政府入股没有什么意见,唯一的顾虑就是经营权问题。不知道政府参与到什么程度?”
“哦?你不愿意接受政府的指导吗?”
“康书记,政府有政府的职能,搞好宏观调控,这不是针对某一个企业;企业有企业的职能,那就是搞好经营管理,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如果政府和企业都做不到这一点,就说明出问题了。原来的江淮厂就是这样,政府管得太多,生产什么,何时生产,怎么销售等等都由政府计划,企业的积极性完全丧失了,大家干好干坏一个样,谁愿意多干呢,更别提创新了,这么下去只会让企业倒闭。”
“大家听听,小周在给我们的企业开药方了。你们怎么看?”
“康书记,小周说的有道理,我们就是以前管得太多,把很多厂子都管死了。铁饭碗和大锅饭都要不得,没有活力什么也干不好。这个江淮厂我还非得去看看不可。”秦振邦首先发言。
“康书记,我觉得入股甚至控股但不参与管理,也是一种很好的模式。”褚新宇的发言。
“康书记,照章经营,按章纳税就是好企业。”
…………
“康书记,政府象征性的入股可以让饲料厂取得粮食采购权……”
嗯?……是政研室主任肖炳文。场面静下来,粮食的统购统销权利在粮站或者一些粮油公司,现在的粮食部已经并入商业部,粮食部门是受当地政府和上级粮食部门双重领导的,大家都看着康劲夫,有的也看看粮食局局长李新山。李新山一脸笑意,好像无知无觉。
“振邦、新宇,饲料厂是小周一手创立的企业,政府的手不要伸太长,政府要给私营企业的经营减轻困难而不是增加困难。据我了解,南方很多私人企业都采取挂靠模式,你们的步子可以再大一点,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小周的企业涉及到粮食采购问题,炳文的意见可以参考一下。在城市企业改制方面,国营企业需要减负,不能再眉毛胡子一把抓,企业办社会的那一套行不通,那就把社会那部分砍掉交给社会,只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就行。你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需要注意。”
会议室内只有康劲夫的说话声和钢笔在纸上的摩擦声。
“康书记,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慎重考虑,深入研究,尽早出台政策。”秦振邦放下钢笔,一脸严肃的保证。
“振邦,你们肩负着为一个地区老百姓发展经济的重任,我们省是农业大省,你们地区更是农业大区。在确保农业生产的同时,搞好企业发展将是我们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关键。”
“康书记,我们明白。”
“康书记,李局长,饲料厂的玉米我觉得还是县里出面合适点,跨区收购不是那么方便。”方支前提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你们自己研究决定。”康劲夫也知道地方保护主义的严重,这种状态短期内还难以改变。星辰农牧一个地方私营企业过去还真不一定能达到目的。